災情報告第四號                    張佩英譯

 

泰國洪災—緊急回應與早期復原

報告日期:20111111日星期五

 

情況發展

 

4百萬噸垃圾漂浮在曼谷四竄的污水上。曼谷50年首見的嚴重洪患蹂躪,至今死亡人數據報達533人,較第三號報告紀錄的增加了96人。兩個星期以來,垃圾車根本到達不了首都的多個地區,那邊的居民備受傳染病流行的威脅。超過10萬多人被疏散,被安置在不同的收容所;由於水被污染,每天都有近200個腹瀉、霉菌感染及其他疾病的新案例。

 

洪水影響了2百多萬泰國人的生活,其中20多萬人被疏散到25個省及曼谷去。曼谷的一個工業區,水深及肩,工人們只得使用噴氣式滑雪板或小木船,把成堆的電腦零組件運出淹水的廠房。

 

雨季帶來的洪水,讓泰國中部1千多間工廠泡在褐色、具腐蝕性的水裡3個星期;目前洪水只是稍微退去。世界最大的電腦製造業者還不知何時才能再次取得重要零組件。真是傷透腦筋。

 

泰國給人的印象是一個處處廟宇、海灘和微笑的國家;這是拜這些年來泰國政府加強觀光旅遊宣傳之賜。不過,這近50年來最慘的一次水患,向全世界揭露了泰國工業化—特別在兩個全球化產業:電腦與汽車的擴展上—的驚人發展。這兩個產業的零組件都依賴設在泰國的工廠。

 

鬧水災之前,威騰電子Western Digital設在邦芭茵(Bang Pa-In)的一家工廠生產的滾軸就佔了全世界產量的四分之一。滾軸是電腦硬碟的必要組件。整個週末,穿著亮橘色救生衣的員工盡力搶救廠房高樓層裡的一切。至於地下樓,已成了水族館,而發貨碼頭則是活蹦亂跳的魚兒的家了。

 

洪水如今已蔓延到曼谷北邊,造成全球供應鏈今年第二次警訊。才幾個月前,日本311大地震及隨後引發的海嘯,曾使得製造汽車重要電子組件的數家工廠不得不停工。由於泰國是全球汽車供應鏈重要所在,這次洪水迫使豐田汽車不得不把在印尼、日本、馬來西亞、北美、巴基斯坦、菲律賓、南非及越南的生產放慢下來。受泰國洪災影響最嚴重的本田汽車,也減緩了在多個國家的工廠的生產步伐。

 

今年雨季泰國北部不尋常豪雨造成的大水,現正緩慢消退、逐漸注入海中。大貨車運送了許多大型抽水機到工業區。工人們將於週一開始嘗試把園區的積水弄走。據報有人在園區捉到好些正在游泳的鱷魚,都殺了。

 

曼谷北部淹水區域,正好是泰國工業成長最快的地區。昔日的稻田被整平興建了廠房、郊區住宅和大型商場;這樣一來,雨季雨水的去路被堵死了,而且水泥地面也吸收不了水。泰國科學與技術部部長Plodprasop Surasawadi於上週向某報表示,他「百分之百確定」明年還是會再淹水。他又說:「這是自然現象,沒有人能逃避。因為我們都受氣候變遷的影響。」

 

泰國的人道狀況

    泰國「災害防治與緩和部」於119日公布,全國77個省中的24省仍為水所困,有280萬人、110萬家庭受影響。它又說:自7月洪災開始,共計有330萬家庭,約1130萬人受影響。

    533人因溺水或觸電死亡。其中96人於上週罹難。

    政府宣布,在曼谷將有62155個家庭獲得補償,每家5千泰銖。其他省分同。曼谷50區中迄今尚有32區泡在水中。

    當局於上個月導引從北而來的90億立方公尺的水流入海中。根據政府的資料,泰國今年的雨量比平均雨量多出約40%。

    泰國北部與中部地勢較低地區的水有消退現象,氾濫將繼續在曼谷與周圍省分佛統府(NakhonPathom)、龍仔厝府(SamutSakhon)蔓延。

    曼谷中心迄今未遭水淹,不過當局每天都密切注意,並做好防範措施。

    各工業區被淹,1千多個工廠停工,致使近1百萬人失業。受影響的30個日本工廠把他們的員工送到日本總部,最少停留6個多月。

    曼谷各大超市必需品短缺。諸如米、速食麵、雞蛋和瓶裝水,因為囤積及供應中斷而缺貨。泰國繼續進口必需品,如飲水和雞蛋等。

    曼谷的國際機場蘇凡納布(Suvarnabhumi),靠著3.5米高的防洪壩保護,尚能一直保持營運。但國內線廊曼Don Mueang機場因洪水淹沒跑道並浸入航站大廈,於1025日宣布關閉。

    2536所學校浸水,新學期的開學日期只能延後到11月底甚至12月。

    疏散中心仍然開放作為被逼遷離家園的人的庇護所,一些教堂建築也被用作臨時收容所。

    移民處境愈顯困難(失去合法身份、失業、患得患失)。

泰國明愛會的回應

    泰國明愛會成立的「緊急回應小組(ERC)」,繼續每天開會兩次,報告救災進展及做計畫。

    美國「天主教救助機構(CRS)」繼續協助ERC提供一些緊急處理、WASH水和公衛保健)、生計恢復的專門技術,以及一般性支援。

    ERC繼續與北欖坡府Nakhon Sawan)和曼谷,以及東北部的各教區社會行動中心(DISACs),以及泰國明愛會的責任辦公室進行協調。

    「緊急救援與早期復原小組」的人員繼續開會、計畫並執行既定的工作,包括分發物資、WASH、生計恢復與衛生醫療。

    針對涉及永續目標,特別在生計恢復與衛生醫療方面,社區與義工都應接受訓練。

    社區及義工應積極參與並做出優良的基礎調查(Good base Line surveys)。

    在目前階段,許多民眾,包括受害者及從高中到大學的青少年,都自願參與救災的活動。

    國際明愛會已於20111029日向明愛同盟發出「回應洪災」的呼籲。

    繼續向泰國本土籲請支持

    繼續爭取媒體報導。利用教區地方報、電視、電台,也使用「臉書」讓更多的人得以參與救災。這些工作都是透過泰國的「天主教大眾傳播委員會」及所有教區的「社會委員會」密切協調與合作下運作。

泰國明愛會提供的協助(2011113-11日) 

協助

成果

食品:米、速食麵、魚罐頭、其他食品、藥品、飲水,等等。

用品:手電筒、衛生棉、紙巾、肥皂、洗髮精、防蚊液,等等。

分發:透過與DISACs及義工合作,給2個省超過34百多戶發送食品及用品。

物品取得3千袋食品與用品包括淨水器(water treatment須向廠商訂購。食品捐贈包括飲水仍可從主教團(CBCT辦公室取得。

WASH(水和公衛保健)

- WASH包的內含物定案

- 進行取得以上物品

- 設計並印製淨水器使用說明單張

- 設計並印製固體垃圾處理說明單張

- 研擬義工訓練計畫

- 研擬淨水器使用及固體垃圾處理的公開介紹方式

- 20111111日,在曼谷教堂的疏散中心辦訓練及分發。

醫療服務

- 移動醫療配合供給品分發在兩個省進行。共計1020人前來領取供給品,其中180人同時問診。該項醫療服務由「靈醫會」及「泰國天主教醫療提供協會」提供。

- 透過與「泰國天主教移民委員會」協調,爭取到「無國界醫生組織」為移民社群的災民提供疾病治療。

生計恢復

-        生計恢復小組到烏汶府(UbonRatchathani)教區、曼谷Sapan Mai區、北欖坡府(NakhonSawan)等地訪視,做基礎調查,以評估當地狀況及需要,做出可行計畫。

-        與災區司鐸商議。

更多支援

- 提供曼谷Sapan Mai區移民社船八艘。

- 提供叻丕府(Ratchaburi疏散中心成人紙尿布及尿布。

 

最新捐贈收入/所獲許諾 

單位

總額(歐元)

備註

泰國明愛會

73,000

地方勸募

德國明愛會

40,000

 

CRS

143,000

 

愛爾蘭明愛會

10,000

 

韓國明愛會

35,750

 

奧國明愛會

30,000

 

義大利明愛會

30,000

 

加拿大發展與和平協會

35,750

 

澳洲明愛會

22,500

 

合計

420,000

國際明愛會目標576,000歐元的72.9

 

註記:

1.      從泰民或非泰民收到多種實物捐贈,如飲水、罐頭魚、塑膠布、毛毯、米、乾糧等。

2.      透過曼谷抗洪中心(FROC)的協調,泰國明愛會收到12667包食物,亦已分發。(自201110月中起)

3.      除此之外,泰國明愛會與香港明愛、新加坡明愛會、比利時明愛會以及天主教德國憐恤會(限於特定提出)亦有聯繫。

 

與其他機構之協調:

 

    泰國明愛會關於水災回應與下列機構保持溝通協調

 

教會團體

    CRS:特定專門知識、緊急回應管理、WASH、生計恢復

    亞洲明愛會:資訊交流

    COERR義工:食物製作、運輸與分發

    靈醫會特別小組:移動醫療服務與專門技術

    聖路易基金會(聖路易醫院):移動醫療服務與專門技術

    泰國天主教醫療提供協會:支援醫生及護理人員

    天主教青年行動(C-Yes):緊急回應與協調

    耶穌會難民服務中心(JRS):為移民社群的緊急回應與協調

    修會:耶穌聖心修女會、沙爾德聖保祿修女會、聖若瑟顯靈女修會Sisters of St. Josep of Apparition,)、無玷聖母獻主會、贖世主會,等等

 

教會團體

    救助兒童會Save the Children):緊急回應與協調

    無國界醫生組織:移動醫療服務

    緬甸大使館:支援緬甸移民

    明鏡基金會Mirror Foundation:緊急回應與協調

政府部門/部會

    抗洪中心:捐贈救災物資

    公眾健康部:水與公共衛生

    勞工部:運輸

    泰國皇家軍隊:運輸與投遞

 側記:

 

叻丕府教區社會行動中心的一個行動

 

移工接受健康檢查

 

含教會團體等多個NGOs與政府合作,為從泰國中部工業區來避災的移工設立了一個收容所。

叻丕府教區社會行動中心的Prasit Rujirat神父對我們說:「本國勞工可以回到自己家鄉或到親戚家避難,移工就沒地方可去了。

「由於言語不通,一般人對他們又具敵意,到別的收容所對他們會有困難。」

 

這個新的救助中心設在曼谷西邊,Sam Phran區的Raikhing Wittaya學校的校區內,專門幫助柬埔寨、寮國與緬甸來的移工。

 

明愛會是這些NGOs中的一個。

 

泰國明愛會救災計畫協調人Jirawat Chenphasuk說:「明愛會提供兒童牛奶及食物補充品,曼谷總教區則提供飲水、米和肉。」

 

救助中心主任Chokchai Srithong說:「中心目前有移工560人,接受健康檢查、理髮,也有人帶領他們作體育活動。大部分移工本來在阿育塔亞巴吞他尼府Pathum Thani)的工廠工作。」

 

112日的一次訪視中,勞工部長表示,中心正在嘗試為收容所的移工在已向勞工部登記的公司找新的工作。他說:「大約有150個移工已找到臨時工作。為那些想回家鄉的移工,我們正與他們國家的大使館聯繫。」

 

從緬甸來本來在阿育塔亞工作的Pan Lai說:「當我們的工廠被淹後,我不敢投靠當地的救援中心,因為已經有很多泰國人在那邊,我知道他們不會歡迎我們這些緬甸人。在這裡,我們過得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