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情報告第五號

 

泰國洪災—緊急回應與早期復原

報告日期:20111118

 

最新消息 

泰國洪災死亡人數如今達594人,失蹤人口增加了2人。北欖坡府NakhonSawan 猜納府ChaiNat紅統府Angthong阿育塔亞府Ayutthaya華富里府Lopburi北標府Saraburi素攀府Suphanburi佛統府NakhonPathom巴吞他尼府PathumThani暖武里府Nonthaburi 龍仔厝府SamutSakhon北欖府SamutPrakan 烏汶府UbonRatchathani四色菊府Si Sa Ket橫逸府Roi Et加拉信府Kalasin 北柳府Chechoengsao坤西育府NakhonNayok,和曼谷府19個府仍淹水,災民達5,146,819人。

 

首都曼谷部分地區的水逐漸消退,但湄南河西岸淹水仍深,因泰國灣(暹邏灣)漲潮之故。水向首都東邊流去,當局已設法將從北湧進的洪水引開,以守住曼谷人口密集地區及商業中心。許多地區,尤其是曼谷東邊及西邊仍淹水,預計數週後市區的水才能全部流入泰國灣。目前洪水已淹沒曼谷一主要道路—Rama II—的部分路段,幸而車輛尚能通行。官方希望沒有堤壩會發生狀況,而導致洪峯再一次進入曼谷

 

政府似已成功地為曼谷人口密集地區及重要經濟中心避開最壞的情況。曼谷中心看來有機會逃過洪峰,但它衝擊了曼谷幾個郊區及它北方的幾個省分。不過,政府每天仍向它外圍區域發出疏散令,許多居民數週來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中。

 

曼谷市政府(The Bangkok Metropolitan Authority)在其官網上表示,首都淹水情形正迅速改善,特別是被逼關閉的廊曼機場所在的廊曼區,還有辦公大樓和公寓大廈林立及有一個總是人潮洶湧的購物中心的Lad Phrao區,水勢都緩和下來了。大片大片的曼谷社區數週來水深及膝,甚至及腰。居民嘗試推倒阻止洪水流入曼谷市中心的臨時擋水壩,警民間因而發生多次衝突。不過,根據最新消息,政府把水抽進湄南河的努力有了成果。

 

目前最重要的議題就是「公共衛生」。如何預防傳染病爆發,如何把「英國醫師協會(BMA)」指導的醫師送到拒絕疏散者的家中,是當務之急。曼谷市政府醫事部(Bangkok Metropolitan Authorities Medical Service Department)表示,移動醫療小隊已經進駐到曼谷周圍的收容所,為災民作健康檢查及各種相關服務。

最近有「腹瀉」及「鉤端螺旋體感染」爆發的警訊出現。這兩種疾病若不做治療,是會致命的。此外,傷風、感冒、傷口感染等,都是水患時最容易發生的疾病。醫事部已事先設計了多種公衛活動,其中一些甚至在曼谷水災發生前就已經準備妥當。家有老人的,屋外需插白旗,而插著綠旗的則表示屋內有慢性病人,需要適時提供藥物。當洪水快要淹到這些人家時,就要儘速把他們疏散,他們的醫療也不可中斷。除了例行的服務,當局也時刻監視可能的疾病爆發。這個動作會持續到下個月。紅眼症和呼吸道毛病等症狀都受到密切監控。當局勸導居民不要讓眼睛接觸到洪水;準備食物時一定要注意衛生。要常洗手,要保持身體暖和,要盡量放鬆,要提防有毒的爬蟲及昆蟲,包括蛇類和鱷魚。

 

曼谷市排水污水處(The Department of Drainage and Sewerage)出動工人全天候在曼谷1600多條運河上收集水草及垃圾,以確保水流保持暢通。

 

為服務曼谷收容所裡的災民,社會發展局設置了受監督的廚房為災民準備「便當」,提供計日的膳宿,小果農可以申請小額資金,創痛抑鬱者可以接受諮商。「污染管理局」(The Pollution Control Department - PCD)會給交來廢棄保利龍飯盒或空塑膠瓶的人免費的雞蛋和白米,目的在減輕垃圾量。「20個保利龍盒換一個雞蛋!20個塑膠瓶換2公斤白米!」這個活動獲得熱烈迴響。PCD廊曼區設置的交換站,每天都可看到一大群人等著以廢棄物換食品。這個活動將持續到1130日。曼谷市政府為洪水帶來的垃圾傷透腦筋。有些地方,災民必需與堆積如山的垃圾為鄰。

 

洪災對經濟的影響:中央銀行估計今年GDP的成長相對於7月預估的4.1%將低於2.6%。洪災針對GDP的損失估計約1500億泰銖(49億美元)。

 

泰國政府公布了重建三階段:

1.      抗洪中心主導「營救」

2.      內政部帶領9個委員會主導「恢復」

3.      「重建與未來發展」及「水資源管理」兩個策略委員會主導「重建」

人道現況 

    災害防治與緩和部於1118日星期五公布,全國77個府中的19府仍為水所困,5,146,819人受影響。自7月洪災開始,77個府中的64個府共計有330萬家庭,約1130萬人受影響。

    594人因溺水或觸電死亡。其中61人於過去一週罹難,比之前一週略少。

    「恢復與重建委員會」(The Flood Recovery and Restoration Committee)通過以11億泰銖補償曼谷居民,另100億泰銖補償受災村民。

    副總理兼委員會主席楊育Yongyuth Wichaidit表示,約64曼谷居民每家可領補償費5千泰珠。市政府下週將開始分發傳單,告訴災民申請補償的辦法,該款項將經由「政府儲蓄銀行」(the Government Savings Bank)支付。關於房屋因災全毀或半毀者,政府仍未擬出補償準則。住在公寓大廈的曼谷居民,因住處周圍淹水而不得上班者,不能申請補償。不過,當局表示準則修訂後,某些要求人將會獲得補償。

    救助兒童會提出警告:兒童因暴露在不潔淨的洪水中,很容易得病。鬧嚴重腹瀉的兒童日增,已超過數千人。慈善團體的評估小組發現,某些地區的「自來水」已完全中斷,甚至一些疏散中心也缺乏乾淨水。住在臨時疏散中心的家庭,因乾淨水不易取得,正面臨健康的嚴重考驗。

    皇家灌溉部(The Royal Irrigation Department)沿著湄南河兩岸,安裝了660幫浦,要把水打到海裡去。這些幫浦每天可以弄走123百萬立方公尺的水。西岸的336個幫浦可以處理8千萬立方公尺的水,而東岸的32443百萬。當局也用幫浦抽掉北欖坡府阿育塔亞府兩地的水。

    當局於上個月讓從北而來的9百多萬立方公尺的水隨著河道流入海中。根據政府的數字,今年降雨量比平均雨量多出約40%。

    泰國下北部及中部地區的水位,顯示洪水仍將繼續威脅曼谷中部及佛統府龍仔厝府等鄰近省市。

    一些曾淹水的工業區已計畫重新開放,某些大概就在12月初。

    曼谷的超市開始有貨物上架,只是某些食品類仍從缺。飲水仍是問題。泰國仍須進口雞蛋和瓶裝水。

    曼谷的主要國際機場蘇凡納布運作正常,但國內線廊曼機場因洪水淹沒跑道並浸入航站大廈,於1025日宣布關閉後,至今仍未開放。

    據報有2075所學校受損,本學期的開學日期延遲到11月底甚至12月。

    疏散中心仍然開放作為被逼遷離家園的人的庇護所。一些堂區也被用作臨時收容所,如龍仔厝府的聖安娜教堂與它的附屬小學。那邊有一個很大的移民社區。

    移民現況—見後《側記》。

泰國明愛會的回應 

    泰國明愛會設立的「緊急回應小組(ERC)」繼續開會擬定計畫並做報告。

    美國天主教救助機構(CRS)繼續協助ERC

    ERC繼續與北欖坡府曼谷「教區社會行動中心(DISACs)」,以及東北部地區其他的DISACs和泰國明愛會責任辦公室進行協調。

    「緊急救援與早期復原小組」的人員繼續開會、擬定計畫並執行既定的工作,包括分發物資,推動WASH、生計恢復與衛生醫療。

    針對涉及永續目標,特別在生計恢復與衛生醫療方面,社區與義工都應接受訓練。

    社區及義工應積極參與並做優良的基礎調查(Good base Line surveys)。

    在目前階段,許多民眾,包括受害者及從高中到大學的青少年,都自願參與救災的活動。

    向明愛同盟發出的「回應洪災」呼籲已得到近98%的支持。

    繼續向泰國本土籲請支持

    繼續爭取媒體報導。利用教區地方報、電視、電台,也使用「臉書」讓更多的人得以參與救災。這些工作都是在透過泰國的「天主教大眾傳播委員會」及所有教區的「社會委員會」密切協調與合作下運作。

    創傷諮詢不單為災民,也為泰國明愛會員工。他們當中有人也是災民,需要關心。

    某些地區的學校仍在停課中。負責任的學校會在他們的網站上給學生作業,讓他們不致荒廢學業。

    來泰國的外國人數在增加中。

 

泰國明愛會提供的協助(20111112-18日) 

協助

成果

食品:米、速食麵、魚罐頭、其他食品、藥品、飲水,等等。

用品:手電筒、衛生棉、紙巾、肥皂、洗髮精、防蚊液,等等。

分發:透過與DISACs泰國天主教移民委員會(NCCM及義工合作,給3個府超過15百多戶發送食品及用品包。

WASH(水和公衛衛生)

- 曼谷總教區和北欖坡府教區的修會與學校為目前及未來災難的飲水資源作綢繆。

- 淨水器使用說明單張完成,泰緬文並列。

- 固體垃圾處理說明單張完成,泰緬文並列。

- 訓練一NCCM義工負責宣導WASH

- 準備於1119日在北欖坡府教區分發300WASH用的工具

醫療服務

- 透過與泰國明愛會健康牧靈關懷辦公室(Desk for Health Pastoral Care及泰國天主教醫療提供協會協調辦理;聖路易醫院及其基金會組織了一個移動醫療隊為暖武里府Bang Bua Thong區的移民社群服務

生計恢復

-        生計恢復小組到北欖坡府訪視,做基礎調查,聚集並鼓勵社區民眾。

-        訓練義工為災情及需要做評估,並擬定可行的活動。

-        設計基礎調查表格並分送各教區。

-        清邁府尖竹汶府等受災教區聯絡。

更多支援

- 提供阿育塔亞府災民救生衣20件、船3艘。

 

最新捐贈收入/所獲許諾

 

單位

總額(歐元)

備    註

泰國明愛會

73,000

地方勸募

德國明愛會

40,000

 

CRS

143,000

 

愛爾蘭明愛會(Trocaire

10,000

 

韓國明愛會

35,750

 

奧國明愛會

30,000

 

義大利明愛會

30,000

 

加拿大發展與和平組織

35,750

 

澳洲明愛會

22,500

 

西班牙明愛會

30,000

 

新加坡明愛會

50,000

 

首爾明愛會(OBOS

17,875

 

英國&威爾斯明愛會CAFOD

17,875

 

日本明愛會

30,000

 

合計

565,750

國際明愛會目標576,000歐元的98

註記:

    除上述機購的承諾,泰國明愛會與香港明愛及比利時明愛會亦已取得聯絡。

    德國憐恤會(MISEREORManos Unidas(西班牙)再次回應了泰國天主教會的呼籲。

    從泰人與非泰人獲得實物捐贈,如:飲水、魚罐頭、塑膠布、毛毯、乾糧。

    泰國明愛會經由抗洪中心協調,收到12667個食物包,亦已分發完不畢。本週並未獲得抗洪中心的提供。

    台灣明愛會已把捐贈交給國際明愛會。

協調:

泰國明愛會關於水災回應與下列機構保持溝通協調

 

教會團體

    CRS:特定專門知識、緊急回應管理、WASH與生計恢復

    亞洲明愛會:資訊交流

    COERR義工:食物製作、運輸與分發

    靈醫會特別小組:移動醫療服務與專門技術

    聖路易基金會(聖路易醫院):移動醫療服務與專門技術

    泰國天主教醫療提供協會:支援醫生及護理人員

    天主教企業主管組織(Catholic Business Executive Group - CBEG:緊急回應與協調

    天主教青年行動(Catholic young Executive SocietyC-Yes):緊急回應與協調

    耶穌會難民服務中心(JRS):為移民社群的緊急回應與協調

    修會:耶穌聖心修女會、沙爾德聖保祿修女會、聖若顯靈女修會、無玷聖母獻主會、贖世主會、鮑斯高慈幼會(Salesians of Don Bosco)、聖佳播兄弟會(Brothers of St.Gabriel)、Sisters of Holy Infant of Jesus, Daughters of the Queenship of Mary, Brothers of La Salle靈醫會,等等

    天主教學校:緊急回應與協調

教會團體

    救助兒童會:緊急回應與協調

    無國界醫生組織:移動醫療服務

    緬甸大使館:支援緬甸移民

    明鏡基金會:緊急回應與協調

政府部門/機構

    抗洪中心:捐贈救災物資

    紅十字會:捐贈非食品類救援物資

    公眾健康部:水與公共衛生

    勞工部:運輸

    泰國皇家軍隊:運輸與投遞

側記: 

移民對泰國經濟的貢獻及他們在泰國的處境

在泰國的移工,約80%為緬甸人,其餘的來自柬埔寨和寮國。在20個鬧水災的府中,在勞工部登記有案的移民有874,936人,NGO則估計非法移民的數目約為已登記的二至三倍,表示至少有300萬移工為泰國10兆泰銖的經濟產值付出重要的貢獻,估計移工佔了總勞動力的5%,GDP7%。

 

移民對泰國近年的經濟貢獻至鉅,他們也將會是這次危機迅速恢復的保證。有效有彈性的移民政策,絕對會在洪水一旦退去,政府加緊重建步伐時大有幫助。根據現有條例,大多數持有工作證的移工必須在指定地區指定的雇主管轄下工作。如果他擅自離開原來的雇主或工作地方,就有可能被驅逐出境。所以,這一次他們若想離開災區,就得看官員的臉色。那些非法移工的處境就更艱難了。許多移工因為不信任泰國的公務員,他們寧願留在淹水區,住在沒有電的屋子裡,靠著日漸減少的食物與飲水度日。許多人決定返回家鄉,卻忘了一旦離開登記的居留地,他們就會冒著被捕被驅逐的更大危險。多個新聞社有一則這樣的報導:有一天約有1千人,每人付了2500泰銖搭乘卡車離開龍仔厝府要到泰緬邊境的Mae sot;不過因為他們沒有正確的證件,於是每過一個檢查站都被勒索。成為災民的非法移民需要特赦!讓他們完成登記而不是逮捕、驅逐;應許可登記了的移工在登記外的地區行動、或回家或尋求庇護。

 

Mae sot的情況,目前少有改變。緬甸政府開放了橋樑讓人通行,但仍有許多移民被逼走非正式、冒被勒索的管道。據報那些仍留在災區的移工,若患了腹瀉或受了傷,因為言語不通又自覺受歧視,多不願意到醫院就醫。言語障礙讓他們無助,更間接使他們自絕於主流救援之外,而置身於更大的風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