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情報告第六號
泰國洪災—緊急回應與早期復原
報告日期:2011年11月25日
最新消息
災害防治與緩和部在週三報告,這次泰國歷年來最嚴重水災的死亡人數上升至615人,3人失蹤。官員宣稱,17個府的125個區仍氾濫,4百90萬人受影響。
這17個府分別是:猜納府、紅統府、北欖坡府、阿育塔亞府、華富里府、北標府、素攀府、佛統府、龍仔厝府、北欖府、烏汶府、橫逸府、北柳府、坤西育府、巴吞他尼府、暖武里府及首都曼谷。自7月下旬洪災開始後,約1千1百萬rai(合4百40萬畝;6,872平方哩)的農地及210條道路毀損。
目前曼谷淹水漸趨緩和,預計除夕時將退盡。不過,住在淹水區的曼谷居民仍在與垃圾奮鬥,並為又髒又臭的積水抱怨不已。從Sai Mai, Thawee Watthana, Nong Khaem, 廊曼和Bang Khae等區收集的垃圾量是平常的一半還少;因為洪流衝進首都,垃圾車一直沒法開進重災區,而愈堆愈多的垃圾使積水的污染更嚴重。等到災民重回家園時,廢棄物問題將會更棘手,因為那時大家都會丟棄損壞不能再用的東西。在曼谷,垃圾收集仍是大眾關心的問題。雖然曼谷市長宣稱,光是11月22日那天,市政府就收集了9,280噸垃圾,其中1,036噸來自最近積水漸退去的Bang Plad區。
曼谷市政府(Bangkok Metropolitan Administration – BMA)徵召了915名義工,把積水中的垃圾耙出來,並用有效微生物(effective micro‐organism-EM)球與液體混合做為「水處理」。積水繼續從曼谷多個地區消退,Mon、Bangkok Yai和Lat Phrao等運河的水位也在持續下降。
總理盈拉拒絕給予曼谷外圍的社區補償。那些地區因為政府要保護曼谷市中心和金融區免於淹水而築堤把洪水阻擋在城外,以致城外一直泡在水中。她駁回了抗洪中心的一個建議,就是給巴吞他尼府、暖武里府和佛統府困在堤壩後面,以及曼谷部分郊區的每個災民每天500-1000泰銖的補償。盈拉表示:「所有地區都有同樣的問題。我同情所有的人,我會設法給大家適當的協助。」政府目前給受災戶每戶5000泰銖的立即補償,每棟災損房子最多補償3000泰銖。
迄今有21,257個事業體及834,995個雇員受影響。891家工廠共計損失130億美元;估計受災最嚴重的工業區中的7個,有46萬工人被影響。10月的出口值成長了0.3%,是兩年來的最低。
最近施行「大掃除」後,Bangpa‐in工業區內約90家工廠可望於下月復工,其他被浸工業區的產業亦然。這90家工廠約有2千工人參與了這次「大掃除」。位於阿育塔亞府工業區的積水明顯退盡,重建與復建已然展開,讓投資人信心恢復。在阿育塔亞府與巴吞他尼府7個淹水工業區中,Bangpa‐in是第二個最早達成「乾水」任務的地方,而Factory Land則是第一名。
把水排出被淹工業區一直是政府的優先工作,因為工廠停產預計會造成近2兆泰銖的損失。當局宣稱,在阿育塔亞府143家工廠中,約有90家將於12月11日復工。其間阿育塔亞府的Rojana工業園區可望於月底完成全部排水作業。數百輛本田汽車在該園區被淹沒在水裡已數月。此外236家工廠中的140家已鎖定於12月中恢復生產。阿育塔亞府第一個被洪水侵襲的Saha Rattana Nakorn工業區,將是最後一個排水的地區,日期訂在12月8日。該地的46家工廠中的35家,預期在12月20日復工。於10月15日被淹沒的Bangpa‐in工業區,於11月17日星期四完成排水8百萬立方公尺。電力公司(The Provincial Electricity Authority)已開始為園區過半的工廠送電。
公共衛生仍是淹水區及最近才排乾積水的地區的最優先關注。蚊子在積水地方亂飛,引發瘧疾的可能極高,非常危險。此外,已有腹瀉及細螺旋病體(leptospirosis )和其他疾病爆發的報告,前兩者若不作正確治療都會致命。再者,傷風、感冒、傷口感染等,都是水患時最容易發生的疾病。
為服務曼谷收容所裡的災民,社會發展局設置了受監督的廚房為災民準備「便當」,提供計日的膳宿,小果農可以申請小額資金,創痛抑鬱者可以接受諮商。污染管理局(PCD)會給交來廢棄保利龍飯盒或空塑膠瓶的人免費的雞蛋和白米,目的在減低垃圾量。「20個保利龍盒換一個雞蛋!20個塑膠瓶換2公斤白米!」這個活動獲得熱烈迴響。PCD在廊曼區設置的交換站,每天都可看到一大群人等著以廢棄物換食品。這個活動持續到11月30日。曼谷市政府為洪水帶來的垃圾傷透腦筋。有些地方,災民必需與堆積如山的垃圾為鄰。
豪雨仍不斷落在南部各府的結果是,博他侖府於11月21日起被宣布為緊急災區;洛坤府與耶拉府也正遭受氾濫之苦,而據報素叻他尼府於11月22日發生短暫漲水。
人道關懷現況
• 災害防治與緩和部於11月23日星期三公布,全國77個府中的19個府仍為水所困,4百90萬人受影響。自7月洪災開始,77個府中的64個府共計有3百30萬家庭,約1千1百30萬人受影響。
• 615人因溺水或觸電死亡。其中21人於過去一週罹難,之前一週則為61人。
• 估計有1百20萬城市勞工受影響。許多中小型企業沒法支付工人薪水。
• 直到11月23日,災害防治與緩和部處理了適用補償計畫的17,854戶,這是內閣於11月15日通過的計畫,共計有2,289,562戶適用。
• BMA已經開始一個在遭淹過地區噴灑殺蟲劑及EM物質的計畫,以控制蚊蟲滋生。
• 皇家灌溉部(The Royal Irrigation Department)沿著湄南河兩岸,安裝了660個幫浦,要把積水抽到海裡去。這些幫浦每天可以弄走1億2千3百萬立方公尺的水。西岸的336個幫浦可以處理8千萬立方公尺的水,而東岸的324個4千3百萬立方公尺。當局也用幫浦排掉北欖坡府和阿育塔亞府兩地的水。
• 當局於上個月讓從北而來的90多億立方公尺的水隨著河道流入海中。根據政府的數字,今年降雨量比平均雨量多出約40%。
• 根據泰國下北部及中部地區的水位,顯示消退中的洪水仍繼續威脅曼谷中部部分地區及佛統府與龍仔厝府等鄰近省府。
• 據報仍有2,047所學校損毀。
• The Department of Provincial Administration(DOPA)表示,22個府裡有2,281個疏散中心已被確認,直到11月23日共提供了115,400人安身之所。就目前所知,佛統府、曼谷、暖武里府和阿育塔亞府疏散的人數最多。
• BMA的164個收容所仍在運作中,收容了13,445個疏散的人。
泰國明愛會的回應
• 泰國明愛會設立的「緊急回應小組(ERC)」繼續每週開會3天,擬定計畫並做報告。
• 美國天主教救助機構(CRS)繼續支援ERC計畫管理人。
• ERC繼續與北欖坡府和曼谷的教區社會行動中心(DISACs),以及東北部地區的其他DISACs和泰國明愛會責任辦公室進行協調,為回應水災作計畫及執行。
• 緊急救援與早期復原小組的指定人員繼續開會、擬定計畫並執行既定的工作,包括分發物資,推動WASH、生計恢復與衛生醫療。
• 針對涉及永續目標,特別在生計恢復與衛生醫療方面,社區與義工都應接受訓練。
• 社區及義工大力推動優良基礎調查(Good base Line surveys)。
• 在目前階段,許多民眾,包括受害者及從高中到大學的青少年,都自願參與救災的活動。
• 向明愛同盟發出的「回應洪災」呼籲已得到109%的支持。
• 繼續向泰國本土籲請支持。
• 繼續爭取媒體報導。利用教區地方報、電視、電台,也使用「臉書」讓更多的人得以參與救災。這些工作都是在透過泰國天主教大眾傳播委員會及所有教區的社會委員會密切協調與合作下運作。
• 創傷諮詢不單為災民,也為泰國明愛會員工。他們當中有人也是災民,需要關心。
• 某些地區的學校仍在停課中。負責任的學校會在他們的網站上給學生作業,讓他們不致荒廢學業。
2011年11月19-25日提供的協助
協助
成果
食品:米、速食麵、魚罐頭、其他食品、藥品、飲水,等等。
用品:手電筒、衛生棉、紙巾、肥皂、洗髮精、防蚊液,等等。
分發:透過與DISACs、天主教緊急救難中心(COERR)泰國天主教移民委員會(NCCM)及義工合作,給6個府1,630多戶發送食品及用品包。
WASH(水和公衛衛生)
- 曼谷總教區和北欖坡府教區的修會與學校為目前及未來災難的飲水資源作綢繆。
- 已訓練68位義工負責宣導WASH;北欖坡府有40位、曼谷28位。
- 分配北欖坡府教區300套WASH用的工具。
- 在曼谷公共地區分發EM球。
醫療服務
- 透過與北欖坡府教區、泰國明愛會健康牧靈關懷辦公室及泰國天主教醫療提供協會協調辦理;靈醫會醫院特別小組、聖路易醫院及其基金會組織了一個移動醫療隊為北欖坡府2個次區的災民服務,有350多人接受診斷及治療。
- 訓練了68個衛生志工幫助災民應付水患衍生的疾病。
生計恢復
- 北欖坡府教區訓練義工為災情及需要做評估,並擬定可行的活動。
- 已擬定「以工代賑」計畫,透過參與恢復公共區域的「大掃除日」行動,幫助災民獲得生計。
- 「需要評估表格」已設計妥當,並交付曼谷總教區。
- 北欖坡府教區接受願意獲得明愛呼籲支援的社區的「社區生計恢復與早期復原建議」計畫書。
- 收到清邁DISAC為湄宏順府與清邁府送交的生計恢復建議書。
更多支援
- 提供阿育塔亞府及Bang Buathong災民救生衣34件、船3艘。
- 提供叻丕府疏散中心成人紙尿布。
最新捐贈收入/所獲許諾
單位
總額(歐元)
泰國明愛會
73,000
德國明愛會
40,000
CRS
143,000
愛爾蘭明愛會(Trocaire)
10,000
韓國明愛會
35,750
奧國明愛會
30,000
義大利明愛會
30,000
加拿大發展與和平組織
35,750
澳洲明愛會
22,500
西班牙明愛會
30,000
新加坡Charis
50,000
首爾明愛會(OBOS)
17,875
英國&威爾斯明愛會(CAFOD)
17,881
日本明愛會
30,000
台灣明愛會
10,000
紐西蘭明愛會
7,152
香港明愛會
27,578
比利時明愛會
10,000
印尼明愛會(KARINA)
8,087
合計
628,579
註記:
• 向明愛聯盟的呼籲,所得承諾已達目標的109%。
• 德國憐恤會(MISEREOR)與Manos Unidas(西班牙)繼續回應泰國天主教會的呼籲,支持救災。
• 從泰人與非泰人獲得實物捐贈,如:飲水、魚罐頭、塑膠布、毛毯、乾糧。
• 不會再獲得抗洪中心的供應。
協調:
泰國明愛會關於水災回應與下列機構保持溝通協調
教會團體
• 受災教區的DISACs,特別是北欖坡府與曼谷總教區:進行全方位救災計畫與執行。水患之初即分發必需品、推動WASH與醫療照顧;現在開始評估需要並為災民的生計恢復作計畫。
• 泰國明愛會辦公室,包括COERR, Health與NCCM:計畫與執行
• CRS:特定專門知識、緊急回應管理、WASH與生計恢復
• 亞洲明愛會:資訊交流
• COERR義工:食物製作、運輸與分發
• 靈醫會特別小組:移動醫療服務與專門技術
• 聖路易基金會(聖路易醫院):移動醫療服務與專門技術
• 泰國天主教醫療提供協會:支援醫生及護理人員
• 天主教企業主管組織(Catholic Business Executive Group - CBEG):緊急回應與協調
• 天主教青年行動(Catholic young Executive Society;C-Yes):緊急回應與協調
• 耶穌會難民服務中心(JRS):為移民社群的緊急回應與協調
• 修會:耶穌聖心修女會、沙爾德聖保祿修女會、聖若瑟顯靈女修會、無玷聖母獻主會、贖世主會、鮑斯高慈幼會(Salesians of Don Bosco)、聖佳播兄弟會(Brothers of St.Gabriel)、Sisters of Holy Infant of Jesus, Daughters of the Queenship of Mary, Brothers of La Salle、靈醫會,等等
• 天主教學校:緊急回應與協調
非教會團體
• 救助兒童會:緊急回應與協調
• 無國界醫生組織:移動醫療服務
• 緬甸大使館:支援緬甸移民
• 德國大使館
• 德國貿易處(Chamber of Commerce)
• 美國貿易處
• 明鏡基金會:緊急回應與協調
政府部門/機構
• 抗洪中心:捐贈救災物資
• 紅十字會:捐贈非食品類救援物資
• 公眾健康部:水與公共衛生
• 勞工部:運輸
• 泰國皇家軍隊:運輸與投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