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若望保祿二世

一九九八年四旬期文告

我父所祝福的,你們來吧!因為我既貧窮,又受到社會排斥,你們欣然接納了我!

     1.親愛的弟兄姊妹!每一年的四旬期,都使我們重新經歷基督「被聖神引到荒野裡去」(路四1)的奧蹟。耶穌以這個獨特的經驗來作見證,讓我們看到他是如何全心全意地委順於天父的旨意。教會把四旬期安排到禮儀年度裡,以便信友們能藉著天主聖言,革新自己的心靈,也能在生活中表現出基督傾注於每一個信友心中的「愛」。

     正在準備迎接公元2000大禧年的教會,今年瞻仰的重心是「天主聖神」的奧秘。藉著此一奧秘,教會被聖神領到曠野裡去,與基督一起體驗受造物的軟弱,但也同樣地是為了體會與救贖我們的天主那種親密關係。歐瑟亞先知寫道:「我要誘導她,領她到曠野和她談心(歐二16)。因此,四旬期是一趟在聖神中的悔改之旅,使我們在生活中與天主相遇。曠野的確是一個乾枯死寂的地方,是「孤獨」的同義字。但它同時也是個令人依賴天主、沈思默想而且返璞歸源的地方。對一個基督徒來說,曠野之旅是一種親身的體驗,體驗到自己在天主面前的渺小,從而能夠對身邊貧困的小兄弟有更敏銳的感受並給予更多的關懷。

      .今年,我願意提出因瑪竇福音而得到靈感的這段話:「我父所祝福的,你們來吧!因為我既貧窮,又受到社會排斥,你們欣然接納了我!」(參閱瑪廿五34-36)供全體教友反省。

    貧窮有許多種不同的涵義。我們最先會想到的就是缺乏物質方面的必需品。這種貧窮使我們的許多弟兄姊妹陷於極大的痛苦,這實在是全人類的恥辱。物質的貧窮有許多形式,而且會伴隨著種種痛苦的現象,例如:缺少必要的生存條件和基本的醫療照顧;沒有地方住或者住處非常狹小、侷促,以及因男女雜處所帶來的種種不便;最弱勢的人遭到社會排擠而成為邊緣人;因失業而不能參加生產行列的人;孤苦零汀的人;還有那些被迫遠離家園的難民以及因殘酷的戰爭受到傷害的人們;薪資的不平等;因沒有家庭溫暖而走入岐途的那些吸毒者或有暴力行為的人。生活中由於缺乏必不可少的事物,就會使一個人感到羞恥屈辱。那些有能力介入干涉這種貧困而伸出援手的人,他們的良知在面對這種悲劇時,將不會使他們無動於衷。

    社會上還有另一種貧窮,而且同樣嚴重。這種貧窮所指的不是物質方面的不足,而是缺少精神上的滋養,是生命的根本問題得不到解答,對自己的人生喪失了希望。這種貧窮「傷害的是人的心靈」,而且會帶給人極大的痛苦。其所造成的後果已經在我們眼前,而且往往令人十分悲傷,那就是一個「缺乏意義的生命」。而這種可悲的現象,最常見之於生活在富裕環境中的人,他們的物質生活不虞匱乏,但精神生活卻沒有目標。以上種種都証實了基督在荒野裡所說的這句話:「人生活不只靠餅,也靠天主口中所發的一切言語(瑪四4)。在人的內心深處,他追求生命的意義,他渴望愛。

     要回應這樣的貧窮,應該是藉著具體的行動去宣揚使人得救的福音。福音能夠在苦難的黑夜中放射光明,能傳達天主的愛與仁慈。歸根究底,就是人對天主的渴慕一直「消耗」著他的一生:如果沒有來自天主的安慰,人們就會變得無依無靠而不知所措;就會時時處於飢渴之中,因為缺少了真正生命的泉源。

    教會從起初就不斷地對抗各種形式的貧窮,因為教會是慈母,她關心每一個人,希望人人都能完整地享有身為天主子女的尊嚴。對教會的成員來說,四旬期是一段特別的時期,讓他們重新想起自己幫助小弟兄的重責大任。

     3.聖經始終如一地召喚我們去關懷窮人,因為天主自己特別臨在於窮人身上:「向窮人施捨,是借貸於上主;對他的功德,上主必要報答(箴十九17)新約中的啟示則教我們不可以輕視窮人,因為基督自認為與窮人是一體的。在那些生活富裕的社會中,在今天「物質主義」掛帥的世界上,當生活中的每一層面實際上都已被物慾所浸透而人們卻渾渾噩噩地茫不自知時,我們千萬不可忘記,耶穌基督當年告誡富人的那些重話(參閱瑪十九23-24;路六24-25;路十六19-31)。我們尤其不能忘記,耶穌自己「成了貧困的」,好使我們「因著祂的貧困而成為富有的(格後八9)。天主聖子「使自己空虛,取了奴僕的形體,....他貶抑自己,聽命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斐二7-8)。基督既然包含了人性的所有層面,就是說他也經歷了貧窮,苦難、及死亡;如此,每個人在祂身上可以看到自己。

    那成為窮人的基督,願意進入到所有窮人當中與他們成為一體。因此瑪竇福音第廿五章,不但是今年四旬期主題的靈感來源,而且在最後的審判中,耶穌祝福那些在窮人當中認出祂身影的人們時,我們會再次聽到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們:凡你們對我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個所做的,就是對我做的(瑪廿五40)。因此,凡是真正愛天主的人,也都能真心接納窮人。他們確實了解到,天主自己成為窮人,就是為了要徹底與世人結合。只有欣然接納窮人,才能証明我們愛耶穌是「真的」,聖方濟就曾擁抱、口親痲瘋病人,以證明他對基督的愛,因為他在這病人身上認出了受苦的基督。

     4.每一個基督徒都感受到自己的被召叫,去分擔「他人」的痛苦和困難,因為天主就隱藏在這些人身上。然而,要慷慨地面對弟兄們的需要,就必須親切、熱誠地接納他們,那只有執著於神貧生活的人才可能做得到。其實貧窮並非只有負面的意義,有一種貧窮還受到天主的祝福,也就是福音中所說的「真福(瑪五3)。靠著這種有福的貧窮,基督徒才能體認出救恩純粹來自天主,體認出自己有責任去接納並為弟兄們服務,同時要想到「自己不如他們(斐二3)。這種「精神上的貧窮」就是天主所恩賜的那一顆「新的心」所結的果實。在四旬期內,這果實必須藉著具體的行動而成熟,那些行動包括:服務的精神;隨時隨地謀求他人的福祉;決心跟弟兄分享;更包括竭力克服自己的驕傲之心,因為驕傲會讓我們與近人隔離。

    面對今天各式各樣排拒他人的形式,就愈發有必要來培養欣然接納他人的氣氛。從下列種種現象,足以證明人與人是多麼的疏離:數百萬難民和流亡他鄉的人;種族的歧視;一個人為了尋找工作機會和較好的生活環境而來到異鄉時,卻被當地人視為犯了錯而遭排斥;我們對那些與自己不同的人一律有恐懼感,更視他們為威脅。在面對這麼多人尋找棲身之處,為工作而辛苦奮鬥,也為子女尋求良好的教育時,天主的這句關於邊緣人的聖言(瑪廿五 34~36就來得更為具體而深刻了。對基督徒團體而言,接納這些人們依然是一大挑戰,我們不能不盡一份義務,使得每一個人都能找到和天主子女尊嚴相稱的生活方式。

    在今年的四旬期,我要呼籲每一位基督徒,都把自己的悔改用一個具體的愛德行動表示出來,去愛那些需要幫助的人,並在他們身上看到基督的面容。而且,幾乎像與基督面對面一樣,聽見基督對你說:「我是窮人,我受到社會排斥.....,而你歡迎接納了我」。

     5.有了這樣的承諾之後,就使得許多人心中重新點燃起希望之光。當教會偕同基督,為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服務時,就開啟了他們的心使能領悟到一份新的希望,以超越邪惡、痛苦,罪惡及死亡。事實上,這些造成我們痛苦悲傷的邪惡、面對的問題又錯縱複雜以及有這麼多人在受苦受難,正說明了一件事,就是我們人性上有著無法克服的極限。為解決這些難題,教會提供了援助,當然也包括物質方面的。但是教會知道,她能夠、也必須給得更多、做的更好。那就是,她深深知道,人們所最最期待於教會的是,她應該發出希望的語言。在物質的援助不足以減輕苦楚時(例如身體或心靈方面的疾病),教會便應該向窮人宣報那來自耶穌基督的希望。在我們準備迎接復活節的此時,我願意重複這一宣報。教會正在準備迎接公元2000大禧年,特地把一九九八年奉獻給望德,我願意再一次複述復活主日彌撒繼抒詠的話:「基督||我的希望||已經復活」,並特別把這句話送給那些覺得自己貧窮、孤單、受苦、遭受排斥的人們。基督已戰勝了使人陷於黑暗中的邪惡,戰勝了那因自私而緊閉心門的罪,也戰勝了對於死亡威脅的恐懼。

    在基督死亡與復活的奧蹟中,我們見到了給人類帶來希望的曙光。今年四旬期的訊息,就是邀請我們張開雙眼,正視許多人的貧窮;這訊息也為我們指出一條途徑,好讓我們在復活節期間能與基督相遇||祂把自己奉獻出來,做為我們的食糧,在我們的內心激起信心和希望。因此,我希望一九九八年的四旬期,對每一位基督徒而言都是一個好時機,與天主聖子一同「成為」貧窮人,以便作為天主手中愛的工具,去服事那些有需要的弟兄。

若望保祿二世

一九九七年九月九日發自梵蒂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