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對年長者應有的關懷

台南明愛會 黃綸綱主任

迎接新世紀的來臨,一個我們最關切,也是我們必須面臨的現實課題是:國民的平均年齡步步昇高,社會日趨高齡化,我們應該如何活得更快樂,更健康,這才是減輕自亡,家人,社會與國家的負擔。如何才能減緩衰老的腳步,增強您的生命活力,規劃您的健康管理願景。

二○○五年,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四旬期文告,提醒我們對年長者應有的關懷。人的老化是許多器官的萎縮與代謝功能退化組合促成,精神壓力對健康有極大的影響力,我們也可以學習壓力管理。另外下列的幾個也會增長一個人的壽命:(1) 好的社交能力;(2) 能自愛與有信心;(3) 能安分守己,保持社會的依賴性;(4) 凡事樂觀,不怨天尤人;(5) 有幹勁,不會與人斤斤計較,就事論事。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他是當今世界上年長者最重要且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也是歷史上最善於言辭和最能鼓舞人心的教宗之一。他在世界各地的演說,為現代教會立下準則的宗教文告,以及展現不凡文學才華涵蓋層面廣泛,有古老而久的主題-愛與死亡、目標與意義。有當代的課題-社會不公、種族歧視、現代科技為善與為惡的力量。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以他深廣的智慧、熱切的信仰,和對人類的深刻了解,為全人類在生命歷程中所面臨的繁雜,矛盾、困難的抉擇,重要的決定做出清明的觀點。

每一個人都必須經過少、青、老的過程。不要輕視老人,要多照顧老人,你以後也會變老呀!何況老人的智慧,經驗有時遠在年輕人之上,因為每個人的心靈都是空虛而迷惘的,像散漫的煙霧、隨風飄散,無所依歸,而宗教信仰如同一座矗立的煙囪,可以讓蕭颯散漫的心靈循著?囪的管道,匯聚凝結成一道煙束,直沖雲漢,蔚為雲霞。

所以,銀髮族如果有一項宗教信仰、心靈不致陷於空茫,精神不致毫無寄託,而且宗教,蘊含啟迪人生,洞察世俗,超脫苦惱,引導向善的教義,對我們的人生觀有所助益。也是一種正常的活動,可以認識許多教友,藉宗教的媒介,凝聚教友的情誼,互相存問,彼此關懷,有時這些情感比自己的子女親人還來得有價值,有效用。

老人的生活,有助於認清人性價值的體系,啟發世代的延續,並巧妙地證實天主子民的互相依賴,特別是在教會內,這種互相依賴表示了出來:是在教會內,不同的世代都被召分享天主愛的計畫,彼此交換由於聖神的恩寵而豐富了每個人的天賦。對這種天賦的交換,老人提供宗教的和道德的價值,這為基督徒團體、家庭和世界的生活,提出豐富的屬靈的貢獻。

敬老尊賢是我們的傳統美德,年高望重的老人,在社會上有其事業基礎;敬老尊賢固然是對老年人表示崇功報德之意,人在壯年時遨遊四方,一經進入老境便要還鄉。倦鳥歸巢,落葉歸根,原是人類天性,老人年回到老家,在溫馨的家庭中,永遠有享受天倫樂趣。但單身獨居老人,乏人照顧,如何度此孤寂而漫長的歲月;我們認為老年人的問題,政府與社會對日漸增多的老人,有無妥善的安排。

恭讀德訓篇:孝敬父親的人必享長壽;聽從父親的人,必使母親得到安慰。你父親年老人,你當扶助;在他有生之日,不要使他憂傷。若是他的智力衰退了,你要對他有耐心,不要因為你年富力強就藐視他;因為你對父親的孝愛,定不會被遺忘的。天主必依公義,振興你的家庭。

不管生理如何蛻變老化,除了在生活起居,運動保健方面多加建設預防之外,更需從心理上奠定信心,不屈不撓,樂觀奮鬥,只要心理建設成功,任何變化和老化,都如風吹雲移,水流花飄,順其自然,任憑天意。

老人最感需要的是關懷和尊敬,優待老人乃是社會對老人的一種敬意,並非對老人表示憐憫和施捨,政府與社會對日漸多的老人,應舉辦三件事。一、設置老人俱樂部及安養機構;經常舉行各種有益老人身心的娛樂活動;二、籌設老人醫院,使老年人病痛時獲得醫療和養息;三、成立各種學術性機構,使退休後的老年人,以畢生的學識和經驗仍有貢獻國家社會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