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年前的1622年,西班牙傳教士將天主的光灑在福爾摩沙---台灣,建立了第一個傳教站,從此天主教在台灣立足,並於誕生、成長、發展及挑戰中,讓天主的仁愛沐化整個台灣!
天主教在台灣四百年的丹心青史,如何發展與蛻變?教會做了甚麼?面對快速變遷的時代環境,宜如何因應與發展?這都需要我們的梳理與探究。尤其在1949年之後,教會從一個監牧區開始,發展至今有七個教區;教友人數曾在短時間內飆升,又在近年急遽滑落。如今在民主自由的台灣社會經歷逾60個寒暑,該是本地天主教學者回顧與展望台灣教會的時候了。
三百年前道明會士即已來到台北開教,且有良好之成績,百年前傳教士復來寶島繼續寫下傳教之歷史。
道明會士並未忘懷過去所播下之信德種子,曾以殉道者之血淚灌溉成長,故于二世紀後,捲土重來,重整已開教之台灣教區,惟此次傳教是從南部開始,且以高雄為傳教中心。
道明會郭斐迪神父,是第一位來到高雄的傳教士,昔年他在傳教時遭遇多少困難。不是我們今天所能臆測的。然而他能龍克勝萬難,再接再勵,奠定傳教基礎,成為道明會士之先鋒,台灣傳教士之楷模天主教在南部建立基礎。十年後,開始發展到中部,第一位傳教士來到中部者是吳神父,他在台灣傳教六十年,創建中部教會,至今教友猶記念不忘,他的功勳在台灣傳教史上是不可泯滅的。
重建北部教會者是何神父,繼之為林謀才神父,他曾在台北創辦靜修女中,榮陞為台灣第一任監牧。
天主教曾在日據時代,遭遇重大損失,傳教無法發展,各種宗教沽動都受限制,領洗人數減少,傳教士雖努力傳教,仍不能收到良好效果。當時道明會當局因鑒于傳教困難,環境壓迫,故未增派教士來台。但是在台傳教士雖在日據最困難時代,仍繼續傳教。不計較當時之成績。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中國大陸變色,教會受到空前之浩劫,惟台灣教會卻開始光榮的時期。寶島人數激增,許多傳教士來台灣傳教。全台分為五個教區,因著傳教人員之增加,經濟充裕,傳教自由,教會盛譽,教友日增,造成傳教百年後之台灣教會達到最繁榮的階段。我們應感謝天主給予我們傳教發展之繁榮,然而也不要忘記,這個主之葡萄園,是經過百年來傳教士辛苦耕耘,才有今日煌輝之收獲。
百年後之台灣教會前途是非常光明的,定不辜負百年前備嘗苦辛傳教士之期望。
我們祈禱天主,祝福這個美麗寶島,領受信德之光,祈求玫瑰聖母繼擴護佑由她慈恩所創建之台灣傳教區。
台灣開教史(一六二六 ∼ 一六四二)
MIGUEL SANROMAN,OP.著
潘貝頎,OP.譯
眾所周知,道明會士在十七世紀初抵達台灣,當時台灣人口分屬於不同的原住民族群,他們散居台灣各角落,有些住在沿海地區是已漢化的平地山胞,有些則是住在山上的山地山胞,直到如今山胞們仍生存在台灣島上,他們的體型屬原始馬來族,文化上則屬於馬來玻里尼西亞系統,原住民的語言則是南島語系的印度尼西亞語言,學者們提及平地山胞共有十族,居住在基隆及淡水沿海一帶的是平埔族正是一六二六年道明會傳教士所遇到的原住民。
有一段時間也有許多的中國人和日本人居住在台灣島,明朝時台灣港口為該地區的海盜乃一避難港,台南一度曾為貿易的活躍中心,為數眾多的中國人和日本人以商人身份定居在這裡,尤其是在明朝末年多事之秋時段,南部的台南和北部的基隆是中國人喜歡的落腳地,當荷蘭人和西班牙人來到台灣時,中國人居住在台灣島上的數目已相當可觀。
文件証實西班牙國王菲利浦二世曾命令菲律賓政府遣送一支征服性的海軍航向台灣,該次冒險行動並未成功,主要是因為在馬利貝里遇到海上大風暴,故此無法遠航抵達台灣。但從此之後,航向台灣的理念早已定型。
一六二四年荷蘭海軍在澎湖島出現,荷蘭人並未受到中國人的歡迎,中國人甚至想趕走荷蘭人,最後中國人和荷蘭人簽定合約,准許荷蘭人在台灣建立一個聯絡基地。一六二六年荷蘭人在台灣南部登陸,落腳於有名的台南安平古堡。
荷蘭人的接近迫使駐菲的西班牙軍隊有必要在台灣建立一個軍事基地,西班牙政府從曾到達過中國一遊的道明會神父報告中認識台灣島,西班牙軍隊準備在一六二六年初從事一項征服性的遠征行動,一六二六年一月二十八日此遠征軍隊離開馬尼拉,大約五月十日在台灣三貂角登陸,該地現屬台北縣貢寮鄉,三貂角接連著海岸,西班牙人由此抵達和平島,正好跨過基隆,於是西班牙軍隊在該處建立了聖救主城,在基隆地區駐紮幾年後,大約一六二九到一六三二年間,他們在淡水地區建立了另一處聖道明堡,這就是今日有名的紅毛城。
如今有兩大帝國勢力在台灣島經營,即荷蘭和西班牙,無疑地一股勢力將被摧毀,另一股勢力則存留下來。
一六三六年塞巴斯坦胡達多被提名為菲律賓的統領,他致力於岷達納蛾的征服,該地是菲律賓大帆船時代南部的最大島,胡達多輕視台灣軍事要塞的安全性,在多次場合中他甚至號召駐台的軍隊返菲幫助他征服岷達納蛾。
一六四一年八月十六日荷蘭海軍指揮官對西班牙軍隊提出警告,然而這並不足以改變西班牙的既定政策,一六四二年荷蘭海軍大約有四百人擊退了西班牙要塞的二十名士兵,同月二十四日西軍統領被俘,於是西班牙軍隊撤退台灣島,此一事件本質地影響了天主教在台灣傳播福音的推展。
以下是道明會玫瑰會省的簡介,玫瑰會省道明會士在遠東天主教會至今已服務四百年。
一五二一年一支西班牙探險隊抵達菲律賓,一五六五年另一支遠征隊伍,從墨西哥,他們奉西班牙國王之名駐紮該處,大部份的傳教士為奧斯定會士,伴隨著軍隊,開始航向皈依菲律賓的旅程,多年之後方濟會士和耶穌會士也抵達菲島。
本世紀末,墨西哥的道明會士建立了道明會新會省:玫瑰會省,該會省之建立宗旨原是致力於全力向遠東,尤其中國大陸傳播福音,該新會省的會士先落腳於菲律賓,並以菲國作為向亞洲其它地區傳播福音的據點,就如在許多事件中,天主教傳教士傳播福音的臨現,在十七世紀往往與歐洲帝國勢力殖民地冒險連成一線,作為傳教士的修會想在亞洲地區,尤其中國和日本建立,更是困難重重,這需要一道大門以便進入這些地區。然而最先在亞洲地區駐紮的葡萄牙並不願意開放這一航線給他的貿易對手─西班牙人,由於道明會士與西班牙人一起,耶穌會士則和葡萄牙人合作,故此在傳教士中也有一些難題,這在未來 註定在合作上會發生困難。
一六一九年在馬尼拉工作的道明會士馬地涅,被西班牙統領委任攜帶外交文件啟程中國,他藉機會探察沿途海岸和地形以便找到向中國傳播福的途徑,一次暴風浪使此次探險在台灣東海岸登陸,馬地涅神父得以研究台灣島和台灣人;後來他雖然返回菲律賓,卻得以對航向中國的海洋和航線有了片斷經驗和知識。
一六二六年,當菲國統治者想遣送一征服隊伍往台灣時,他邀請馬地涅神父參與該次行動。玫瑰會省不僅決定讓他前往,而且還派遣其它六位會士一同前往,這次行動使他們在台灣建立傳福音基地有了著落。
在道明會士抵達後,他們在基隆和平島建立了第一座天主教堂和諸聖會院。
過不多久,當西班牙士兵前往淡水,道明會士跟隨著他們,一六三二年在淡水落腳。在淡水西南跨過小山的關渡,道明會士建立了一座玫瑰聖母堂,在該教堂落成時,他們抬著從馬尼拉帶來的聖像從淡水到關渡作遊行。一六三二年後他們不止進入淡水河,而且進入台北盆地,道明會士在北投和淡水河的左邊建立基督徒團體。
台灣傳播福音工作這時開始成為進入日本和中國的前哨站,許多到達台灣的傳教士往後多被指派前往日本和中國。
一六三六年有一隊西班牙軍隊本擬佔領台灣寶島但任務失敗,台灣本地居民當看到西班牙軍隊衰敗時,便被鼓舞勇敢反對西班牙軍隊,台灣人燒毀教堂,使得傳教工作陷入危險,有兩位傳教士在這種情況下喪失了生命,在淡水的方濟維茲和靠近基隆的方濟慕洛神父便是喪生在此時。
道明會傳教士開始了紮根工作,白天躲藏夜間則牧靈外出,這局勢如此困難致使馬尼拉有些會士要求會省為了修會的好處離開這一傳教區,但此地傳教士決定留下來,不過局勢演變得更糟,在一次荷蘭軍隊的攻擊淡水事件中,除了那些照顧金包里(KIMARI)和大巴里(TIPARI)的神父以外,都被迫返回到和平島的會院。
這一局勢一日比一日糟糕。一六四二年八月二十四日西班牙軍隊要塞被攻破,天主教在台灣開教伴隨它終於停止,該日共有五位傳教士仍然居留和平島,他們被捕下獄並被移到台南安平古堡,由安平港再轉運雅加達,在該處他們得到荷蘭指揮官的善待。在一年的法庭詢問後他們獲判無罪並遣返菲律賓。
台灣島的開教在這一段時間必須就此關閉。道明會玫瑰會省喪失了一切,甚至他們預定到福建省所作的準備也失掉了,福建省在一六三二年已經開始了傳教工作。然而玫瑰省的部份宗旨獲得實現,台灣島變成進入最後使命的第一站,即進入地大物博的中國大陸的跳板。會士們並未浪費他們的時間,因為他們已經開啟了台灣的傳播福音工作。
中國天主教會台灣省簡史
天主教於1626年(明天啟六年)由西班牙傳教士傳入台灣基隆、淡水等地。1612年,台灣北部為荷蘭佔領,西班牙傳教士被遣送巴達維亞。直到1859年05月18日,西班牙道明會士郭德剛及洪保祿神父等自菲律賓經廈門抵達高雄後,始在台灣植基,而奠定了天主教在台灣的地位。
台灣教區原屬福建教區,1883年(清光緒9年),教廷劃福建省為福州與廈門兩教區。台灣隸屬廈門教區。台灣割讓於日本後,最初仍維持原狀,直到1913年(民國2年)7月19日,台灣才獨立成為監牧區,但教友所用經本、教會年曆等,仍多採用廈門或福州教會的出版品。 |
歷任監牧如下:
1913年至1919年,林牧才(Clemente
Fernandez亦作茂才),西班牙人。
1920年至1941年,楊多默(Tomas
de la Hoz),西班牙人。
1941年至1946年4月,里協淺次郎,日本人。
日本投降後,民國35年4月,里協淺次郎返回日本,臨行將教務移交於本省籍涂敏正司鐸,委為代表。 |
國內外活動表 |
1948.03.05
西班牙人陳若瑟 (Jose Arregui),由教廷任為台灣監牧。 |
1949.12.30
台灣劃為台北和高雄兩個監牧區:
台北監牧區轄台北、桃園、新竹、苖栗、宜蘭、花蓮六縣,台北、基隆二巿及陽明山管理局;
其餘屬高雄監牧區。陳若瑟為高雄監牧;1940年1月13日,國人郭若石任台北監牧。 |
1950.10.06
教廷傳信部再自高雄監牧區劃出臺中、彰化、南投三縣及台中巿為台中監牧區;並於1952年1月26日,由教廷委美籍
William F.Kupfer,華名蔡文興,為首任台中監牧,自此臺灣有三個教區。 |
1952.08.07
(一)教廷再成立嘉義和花蓮兩個監牧區:嘉義區轄嘉義、雲林兩縣,均自高雄區分出;花蓮區轄花蓮、台東兩縣;花蓮自台北區劃出,台東自高雄區劃出,以陽穀主教牛會卿兼任嘉義代理監牧,以營口主教法籍費聲遠
(A.J.Verineux),兼任花蓮代理監牧。自此台灣已有五個教區。
(二)成立台灣聖統,為中國第二十一個教省。台北監牧區升格總教區,郭若石任總主教,10月26日祝聖。 |
1959.12.19
教廷應北平總主教田耕莘樞機來台的要求,委為台北總教區代理總主教,同時接受郭若石總主教的謙辭。 |
1961.03.21
同時成立新竹和台南兩個教區:
新竹教區所轄新竹、桃園、苖栗三縣都從台北教區分出,以國人杜寶晉為新竹主教;台南教區所轄台南巿,台南縣和澎湖縣,都從高雄教區分出,以國人羅光為台南主教。從此,台灣已有七個教區。
1961.04.01
教廷升高雄監牧區為教區,並改委國人鄭天祥為高雄主教。 |
1962.04.11
嘉義、台中兩監牧區升格為教區,以蔡文興為台中主教,陽穀牛會卿主教為嘉義教區代理主教。 |
1963.07.15
花蓮監牧區升格為教區,營口費聲遠主教仍為花蓮教區代理主教。 |
1965.02.
台、港、澳主教團成立。 |
1966.03.02
教廷發表調台南主教羅光為台北總主教,旋於5月15日就職。
1966.06.16
教廷委前台北輔理主教成世光為台南主教,7月24日就職。 |
1967.04.11
中國主教團正式成立,郭若石總主教當選為主席;范善厚蒙席為秘書長。 |
1968.09.25
教廷成立金門宗座署理區,任命徐州教區美籍邰軼歐(Philip Cote)為署理主教,於1969年2月1日就職。 |
1969.08.30
嘉義牛會卿主教因病辭職,教廷任命台南教區成世光主教兼嘉義教區署理主教。 |
1970.02.13
教廷任命前大同教區署理主教比籍范普厚(Alfons Van Buggenhout)為金馬署理主教。(邰主教1970年l月16日於金門逝世)
1970.02.24
教廷成立澎湖宗座署理區,任命前威海衛教區監牧法籍甘霖(Edouard
C. Quint)為澎湖署理主教。
1970.06.13
教廷任命國人賈彥文為嘉義教區主教,7月16日祝聖就職。 |
1971.02.10-13
第五屆亞洲天主教教育會議在臺北舉行,主題為:天主教學校對國家進展有何具體貢獻。
1971.12.05
慶祝開國六十年暨聖統成立25年紀念,在臺北體育館舉行祈福大典,教宗保祿六世派韓國金壽煥樞機為特使出席參加。 |
1972年6月21日,國際天主教廣播電視協會中華民國分會成立。 |
1973.08.26-31
亞洲主教團協會第一區會議,假臺北新莊輔仁大學召開第一次會議,中國主教團團長于斌樞機擔任主席。與會主教來自臺灣、香港、澳門、日本、韓國、越南、菲律賓等地,共十四位主教,討論現代世界旳傳播福音、東南亞地區天主教的特殊問題,以及各國主教團間的合作問題。 |
1974.04.22-27
亞洲主教團協會第一屆全體代表大會,假臺北市陽明山中國大飯店舉行。宣道部次長陸度梅總主教以教廷代表身分參加。來自中國、香港、印度、印尼、日本、高棉、韓國、寮國、澳門、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錫蘭、泰國、越南等十五個地區的主教四十餘人,討論現代世界的傳播福音及亞洲教會在普世教會中的角色及使命。
1974.07.27
中國天主教友傳教協進會正式成立。教友宋長治當選首任理事會主席。
1974.12.27
教廷調嘉義教區賈彥文主教出任花蓮教區主教。 |
1975年元月28日賈彥文主教出任花蓮教區主教就職(前花蓮教區署理主教費聲遠已於1973年7月25日辭職退休)。
1975.07.22
傳信部長羅西樞機來華,在臺北國父紀念館祝聖狄剛為嘉義教區主教,王愈榮為臺北總教區輔理主教。狄主教於同年8月10日就職。 |
1976.06.02
中國天主教與臺灣聖公會,經慎重研究考慮後,假臺北市中央大樓牧靈中心,舉行隆重的聖洗協議簽約典禮。
1976.07.21
主教團常務委員會議,決定接受亞洲主教團協會建議,在臺北設立東亞精神生活研習所,由羅總主教任主任,周若漁神父任研究組長。該所設在泰山聖多瑪斯總修院內,10月l3日正式開學。
1976.09.20
教廷任命國人白正龍神父為澎湖宗座署理主教,l0月l5日就職。前署理甘霖主教於4月13日辭職。
1976.10.17
為紀念首批中國主教祝聖50年,中國聖統成立30週年,以及首任教廷駐華代表剛恆毅樞機百歲誕辰,全國天主教各界代表,假新莊輔仁大學中美堂舉行全國聖體大會。
1976.11.12
中國國民黨11屆全國代表大會於臺北召開,中國主教團曾上建言書一份,頗蒙大會重視,其中請准教會學校向學生介紹天主教案已獲通過。 |
資料來源:http://www.catholic.org.tw/bishops/history/schedule.htm |
台灣天主教簡史與教堂概況
道明會士並未忘懷過去所播下之信德種子,曾以殉道者之血淚灌溉成長,故于二世紀後,捲土重來,重整已開教之台灣教區,惟此次傳教是從南部開始,且以高雄為傳教中心。
道明會郭斐迪神父,是第一位來到高雄的傳教士,昔年他在傳教時遭遇多少困難。不是我們今天所能臆測的。然而他能龍克勝萬難,再接再勵,奠定傳教基礎,成為道明會士之先鋒,台灣傳教士之楷模天主教在南部建立基礎。十年後,開始發展到中部,第一位傳教士來到中部者是吳神父,他在台灣傳教六十年,創建中部教會,至今教友猶記念不忘,他的功勳在台灣傳教史上是不可泯滅的。
重建北部教會者是何神父,繼之為林謀才神父,他曾在台北創辦靜修女中,榮陞為台灣第一任監牧。
天主教曾在日據時代,遭遇重大損失,傳教無法發展,各種宗教沽動都受限制,領洗人數減少,傳教士雖努力傳教,仍不能收到良好效果。當時道明會當局因鑒于傳教困難,環境壓迫,故未增派教士來台。但是在台傳教士雖在日據最困難時代,仍繼續傳教。不計較當時之成績。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中國大陸變色,教會受到空前之浩劫,惟台灣教會卻開始光榮的時期。寶島人數激增,許多傳教士來台灣傳教。全台分為五個教區,因著傳教人員之增加,經濟充裕,傳教自由,教會盛譽,教友日增,造成傳教百年後之台灣教會達到最繁榮的階段。我們應感謝天主給予我們傳教發展之繁榮,然而也不要忘記,這個主之葡萄園,是經過百年來傳教士辛苦耕耘,才有今日煌輝之收獲。
百年後之台灣教會前途是非常光明的,定不辜負百年前備嘗苦辛傳教士之期望。
我們祈禱天主,祝福這個美麗寶島,領受信德之光,祈求玫瑰聖母繼擴護佑由她慈恩所創建之台灣傳教區。
天主教進入台灣,最早始於西班牙人統治台灣北部,1626年西班牙人登陸台灣北部時,同時有西班牙籍的道明會會士來到台灣對原住民傳教,至1642年西班牙被迫離開台灣後中斷。清治咸豐九年(1859年)5月18日,三位來自菲律賓的西班牙籍道明會傳教士郭德剛(Fernando Sainz)及洪保律(Angel Bofurull)等人及五位中國教友傳道員,從中國大陸橫渡台灣海峽抵達打狗港(今高雄港),同年12月在靠近今日高雄愛河河口的地方購地興建簡易傳教所(即今玫瑰聖母聖殿主教座堂),成為天主教會在台灣的第一個據點。此為天主教正式在台灣發展之始,至2009年已逾150年[2][3]。
清治時期
天主教傳入台灣後,早期隸屬於中國(清朝)的福建代牧區(現福州教區之前身)管理,1883年改歸新成立的廈門代牧區(現廈門教區之前身)管轄,當時主要由道明會總理教務。
日治時期
1895年,清朝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台灣成為日本領土,但教務仍隸屬廈門代牧區管轄。1913年(日治大正9年),羅馬教廷始將台灣與澎湖(即日屬台灣)脫離廈門代牧區,獨立設置台灣監牧區,教務仍由道明會神父所主持,教座則設置於高雄。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台灣天主教會轉為日本籍神職人員負責。在日本統治的這段期間,台灣的教會體制逐漸完備。
戰後至今[編輯]
1945年,台灣進入戰後中華民國統治,台灣的日籍神職人員被全部遣返,台灣天主教會的教務改由華籍神父主導,但監牧再由道明會會士擔任。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播遷台灣之後,由於中國大陸新建立的社會主義政權採無神論治國,有不少本國及外國籍的天主教徒及神職人員離開中國大陸,其中的大部分來到台灣。除了在台灣服務的修會增加外,台灣本地與中國大陸來台的神職人員也逐漸取代外國籍神職人員,成為台灣天主教會發展的主力。1952年8月7日,台灣建立聖統制,正式由原有的傳教區體制轉為教區制;而台灣的教區數目,也逐漸由原本的1個監牧區,增加至7個教區、1個宗座署理區。
天主教會及團體在台灣的社會服務、醫療與文化、教育等方面有一定的貢獻。
|
目前台灣的天主教會設有1個教省、1個宗座署理區,均按照政治的行政區劃來劃分。教省之下分為7個教區(包含1個總教區做為教省之首府),均為中華民國內政部立案之宗教財團法人。其中,總教區與主教團均座落於台北。
轄區 |
兼管區 |
|||||
鍾安住總主教 |
10 |
72 |
0 |
|||
李克勉主教 |
3 |
86 |
0 |
|||
蘇耀文主教 |
5 |
54 |
0 |
|||
- |
4 |
33 |
19 |
|||
林吉男主教 |
5 |
47 |
13 |
|||
劉振忠總主教 |
9 |
58 |
0 |
|||
黃兆明主教 |
10 |
45 |
151 |
|||
鍾安住總主教 |
-- |
-- |
2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