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糧食與飢餓問題

-- 林燦仁 --

國際明愛會於2005年在聯合國主持一個重要的非政府組織會議,與三千多個NGO代表一起探討全球發展、安全及嚴重的貧窮問題,並承諾將一起努力「終止貧窮」,與會者對此目標信心滿滿,認為只要在全球及聯合國的宣誓下,必定可以循序漸進達到此一目標。然而,貧窮是否能夠在人類社會中消失,在產、官、學各界可是眾說紛紜,我們姑且不談各方的看法,先以一些實際的數據來看看全世界發生了什麼問題。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的調查,於2000至2002年期間,全球有8億5200萬人營養不足(under-nourished),其中8億1500萬人生活在發展中國家,另外的3700萬人則住在己發展國家,從這個數據除了明顯看出國際間貧富差距懸殊,更讓我們驚覺發展中國家人民的生命受到如此嚴重的威脅。加上最近幾年,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區發生糧食危機,部分地區高達九成半的牲畜死亡,目前,全非洲有36個國家,超過4000萬人正受饑餓威脅,光是在肯亞,估計就有350400萬人缺乏足夠的糧食。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在一次記者會上表示全球貧困問題出現了改善,但是一些最落後、飢荒最嚴重的地區,情況反而出現惡化的趨勢,例如西撒哈拉地區極端貧困人口由2億2700萬增加到3億1300萬,斷糧情況嚴重。根據這些統計資料估計全球每天平均有25,000人死於飢餓及貧窮之中。換句話說,每3.4秒,就有一個人因為飢餓而死亡。

除了非洲之外,亞洲部分地區也脫離不了飢餓的威脅,糧農組織指出在2000至2002年期間,全球約有六成營養不足的人口,發生在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的發展中國家,其中又以南亞地區最為嚴重,約有3億左右的人營養不足,光是印度就有超過2億以上的居民處於挨餓的情況,佔全球之冠。至於中國,約有1億4000萬人營養不足,佔全國總人口10%。除此之外,有些國家的營養不足人口更高達全國人口30%,例如北韓有36%的人口營養不足、柬埔寨佔33%、孟加拉有30%,而蒙古佔28%。

看了這些數字,有人覺得驚訝,有人覺得嘆息,可能也會有人覺得事不關己,或將這一切歸咎上蒼的捉弄。然而我們是否想過糧食危機除了自然成因之外,人為因素更是元兇,其中包括戰爭、剝削、資源分配不均和環境保護不力,導致糧食供應出現問題,舉個例子,若有人為了抬高價錢而屯積糧食,將使得貧窮者無力負擔而斷糧,或是過度的資源開發與環境污染都有可能導致全球氣候改變,生活環境破壞…等,而這些人為因素正是造成糧食危機得元凶。根據糧農組織統計每年有超過500萬個兒童因為營養不足或缺乏必要的營養素而死亡,也就是說平均每5秒鐘就有一個兒童死於飢餓或營養不良,然而在這些餓死的人當中,不到一成的人是死於突發的饑荒和戰爭,其餘絕大多數的人都是因為長期營養不良而死亡。可想而知,對於一些處於赤貧的家庭來說,要獲取足夠的食物是何等的困難。

我們不禁要問是不是糧食生產不足?其實不然,現今全球的糧食產量足以滿足全球人口食用,以2001年為例,當年的穀物產量達21億公噸,如果平均分配給全世界61億人口,每個人一年可得到340公斤的穀物,平均每人每天可獲取2,800卡路里的糧食,比起聯合國所訂的標準2,100卡路里還要高,這證明現今全球的糧食產量足以供應世界上所有人。可惜的是全球糧食的分布卻十分不平均,於2000至2001年度,已發展國家的國民平均每人消耗了580公斤穀物,但發展中國家的人民則只能獲得一半,即平均每人只有245公斤的穀物。或許有人要歸咎人口太多,但是事實上,在過去二十年,人口雖然增加了四成之多,糧食產量的增長比人口增長更快,在1990至2001年期間,全球人口每年平均增加了1.4%,糧食產量卻增加了2.4%。

是不是貧窮國家的糧食生產比較少?這個問題的答案也是否定的,以2001年為例,發展中國家供應了全球近六成的穀物,其中以南亞和東南亞地區出產量最高。可是,在2000至2002年期間,95%的營養不足人口就是住在發展中國家,本文前面也提過,位於亞洲的印度有超過2億的人口營養不足,佔全國人口兩成以上,而柬埔寨和孟加拉這兩個穀物生產國,也有30%以上的人口處於營養不足狀態。

飢餓問題是不是只發生在發展中國家?很不幸地,這個答案又是否定的,根據美國農業部表示,於2003年,約有一成的美國家庭處於「糧食不安全」狀態,這現象指出即使在富裕的國家都有人缺乏穩定獲取糧食的途徑,而未能獲得足夠的食物,以供應正常的生活所需。導致糧食不安全現象的原因,可能是因為當地缺乏糧食供應、人民缺乏購買糧食的能力和當地糧食分配不均等。我們再把焦點回到台灣,2003年12月天下雜誌有篇報導指出台灣總失業人口約50萬人,受影響人口近110萬人,等於有100多萬個台灣人可能正受三餐不繼之苦,台灣貧窮人口數目仍持續上升中,今年比去年增加5000多戶,去年又比前年增加3000多戶,貧窮戶數已經超過台灣總戶數的1%

那麼飢餓的真正成因到底是什麼?筆者認為無論在已發展或發展中 國家,貧窮絕對是造成飢餓的主要因素,貧窮使人缺乏糧食生產力或食物購買力。其次是土地分配不均,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土地分配不均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少數富有的人控制了大部分土地,貧窮人則無地可耕,使窮人的生計愈形困難。第三是國際債務,根據世界銀行估計,於2002年,全球貧窮國家共欠富裕國家、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共約5,230億美金外債,這些國家欠下巨債,主要是因為自70年代的一連串國際事件,如石油危機、高利率和出口商品價格偏低等,很多貧窮國家因此向其它國家借貸,籌集資金發展國內經濟。可是,由於償還債務困難,在過去廿年,欠債本金連利息的金額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導致這些國家債台高築。第四是不正義的經濟壟斷,在全球化影響之下,國際貿易往往被富裕國家和跨國企業所壟斷,窮國小農民無法掌握全球市場的資訊,因此很難與財大勢大的跨國企業競爭。最後一個成因是戰爭,戰爭不但引致人命及經濟損失,還會破壞農田和灌溉設施,影響糧食生產,進而導致糧食缺乏。

當然,自然災害也會造成人類飢餓,例如20041226日,正當全球沈浸在歡度聖誕佳節的氣氛中,南亞發生大地震並引發令人料想不到的大海嘯,橫掃南亞及東南亞沿岸地區,根據明愛會報導,在這場災禍中,有八個國家受害,約有28萬人死亡109萬人失蹤,500萬人流離失所,發生災難的地區因為缺乏乾淨用水、適當的遮風蔽雨處所和公衛設施,許多家庭除了必須面對失去家人及朋友的傷痛之外,還得面臨接踵而來的飢餓問題。雖說這是自然災害,卻也有人認為這是人為的後果,因為我們不懂得珍惜資源、保護地球,才會引起大自然反撲。

話說回來,貧窮是否能夠在人類社會中消失,從現行的全球經濟體系來看機會不大,但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理由是現行的制度、法令與市場機制都對窮人不利,並且目前窮人幾乎被排除在法令、制度的制訂行列之外,無法參與政治、社會、經濟等重大決策,更別說能夠有足夠的力量影響市場機制,除非我們開始覺醒並與窮人結盟,幫助窮人重拾社會參與的基本權利,這樣才能夠杜絕飢餓不斷發生。怎麼做?我想第一步應該是向窮人學習,以深刻瞭解貧窮形成的原因與窮人生活的痛苦。一旦當我們發覺貧窮不是個人的問題,而更甚者是社會結構時,我們將懂得尊重每個人平等的人性尊嚴與基本人權,其次是學習分享,所謂分享並非救濟、施捨,反而是將私有財產做妥善的運用,最後一起投身人權維護。縱使終止飢餓的挑戰是如此困難,我們也不需要失望,所謂有志者事竟成,從本文中所列的統計數字,我們已經知道全球糧食足以提供全人類日常所需,而且還綽綽有餘,這已經是天主給我們非常珍貴的禮物,因此只要我們團結在一起,相信飢餓問題一定可以獲得解決。

明愛會將與主教團、修會會長聯合會、台北總教區教友傳教協進會、第四世界運動台灣朋友…等,一起舉辦「終止飢餓分享天使的祝福」遊行,希望透過遊行喚醒社會大眾對孩童飢餓問題的重視。

時間:2006年5月21日(日),下午1:30∼4:30

集合地點:古亭耶穌聖心堂

遊行路線:羅斯福路二段 → 和平東路一段 → 新生南路二段

遊行終點:聖家堂

誠摯地邀請您來參加!

2006.04.28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