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與導師

 

  教廷宗座正義和平委員會於516-18日在羅馬召開國際會議,為紀念《慈母與導師》頒布五十週年;台灣主教團社會發展委員會正義和平組及修會會長聯合會正義和平組的召集人吳偉立神父代表台灣教會出席會議。以下摘自吳神父的會議報告。

 

本次會議以「正義與全球化」為反省的主題,共計233位各國代表參與。第一天,宗座正義和平委員會的新任主席Peter Turkson樞機,向大家介紹社會訓導的發展。樞機表示,1961年《慈母與導師》出版時,William Buckley寫了著名的專欄文章〈慈母,是哉;導師,非也!〉:批判這通諭在社會議題上並不能使教會扮演值得信賴的導師角色,教宗若望廿三世走在社會主義與共產主義路線上,將危及天主教會。多年來教會藉著這通諭,接受並補充許多建議。

    第二天,與會者按區域分成4組:非洲、美洲、歐洲、亞澳及泛太平洋區域;我們聆聽了印度的報告,146個教區投入正義和平工作的人非常少,提醒我們社會訓導的強度,並不在人數多寡,而在於它的說服力。可惜,大陸、韓國、日本及外蒙都未派代表出席,卻很幸運地能和來自香港的陳麗娜(Lina Chan,正義和平委員會)及道明會的曹建業(Kenneth Tsao,厄瑪努爾使徒團)同組討論。陳小組帶來中英對照的《天主教香港教區堂區關社組指引》,這個手冊有助於香港堂區與教區推動正義和平工作,支持香港教區正義和平委員會6位專職人員。

    最後一天,我們聽了16個令人振奮的正義和平工作實例,分享在世界各地所結的具體果實,例如:美國有對夫妻在各洲發起「地雷變葡萄園」運動,清除在戰亂後遺留下的地雷,使農夫能安心種植各類穀物,這個現代版的「將長矛化為鋤頭」(依二4),感動許多人。

會議結束那天,我又參加另一個正義和平推動人員的聚會,從尚比亞/馬拉威來的耶穌會Peter Henriot,分享「在世界中的正義」,他提出4項行動與反省指向:

1.      【觀察-判斷-行動】:可幫助我們在福音的光照下認出時代訊息。仍值得繼續在小組/團體
     /堂區等各層面推動。

2.      為正義採取行動,參與轉化世界,是宣講福音的基本向度,完全活現基督徒的身份;換言之,
     基督徒必須活出三重幅度:宣講正義、慶祝正義、為正義行動。

3.      所有基督徒蒙召戰勝結構性的罪:我們必須阻斷個人的罪累積成為結構性的罪;Peter說明:南
     非的種族隔離政策強化個人的罪性,倉促判斷許多荷裔南非人。

4.      宣講正義的人必須是正義而慈悲的人:我們的教會在其自身的結構上仍有許多可改進之處,戀

    童症的問題,也讓我們意識到要保持正義、透明而負責任的結構是多大的挑戰。

        Peter鼓勵我們反省宗座正義和平委員會於19711130日出版的〈在世界中的正義〉一文,正值出版40週年之際,值得重新省思台灣的正義和平工作。回程經過曼谷時,看了Karen Armstrong所寫的《慈悲人生的十二步驟》(Twelve steps to a compassionate life),正好總結我在羅馬所消化吸收的:慈悲與正義正是宗教情懷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