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22

教宗四旬期文告讀後

                                                                                                                                                                                林思川

今年教宗依循往例,為四旬期的到來向全世界基督徒發佈了文告。我有幸先拜讀教宗文告,發現除了有關愛德關懷的一般性教導外,其中有兩處特殊之處,特別值得我們注意。一個是說明四旬期生活的意義,另一個則指出真正基督徒友愛實踐的完整幅度。

一、四旬期的生活是「預嚐復活喜樂的生活」

首先,教宗在文章一開始提到四旬期是一趟旅程,並說明這個旅程以「祈禱和分享、靜默與齋戒為標誌」。這樣的開場,大概是所有基督徒都已經耳熟能詳的傳統教導,提醒每個基督徒再次重新振作,展開四旬期應有的努力生活方式。但是,教宗的文告並非僅是這般「老生常談」而已,他更言簡意賅地解釋四旬期生活的特殊性,以及值得追求的原因。細心的讀者可能會對教宗的說明感到出乎預料,因為他所強調的並不只是刻苦與補贖,而更是積極地指明這樣的生活是「在預嚐復活的喜樂」。

大多數不認識基督信仰的人往往認為,基督徒的生活是刻苦的,甚至不通人情的。即使是基督徒,雖不至於過渡埋怨信仰生活嚴苛,也常感到信仰生活的不便性,甚至認為教會的各種規矩對日常生活是種壓力。因而,在具體的教友生活上往往尋求便宜行事,形成不冷不熱的態度。參與主日彌撒衣著隨便、漫不經心地遲到 …… 都清楚地反應這個事實。

其實,生活辛苦與否,比較屬於「感覺」層次,而不是心裡或本質上的問題。聖經一開始的創造故事清楚啟示,人被創造具有特殊的目的性,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天主賞賜人特殊的能力,能夠分辨意義、追求價值。天主按照自己的肖像創造人,使之遠遠超越只有感知能力的動物,因為只有人被邀請進入天主的安息中,意思是只有人能分享神的無窮美善。

絕大部分的人都經驗到生命中有許多苦難,但是只要人洞察臨在自己身上的事物的意義與價值後,就能產生積極的態度,對身心的困苦「甘之如飴」。在基督信仰中,存在於生命實際面的困苦貧窮或任何形式的災難,從來就不是被追求的價值。基督徒在降生成人的耶穌身上,明白生命中存在苦難的事實,更從耶穌的生命看出苦難的意義。聖人們選擇貧窮克己的生活,目的是為了跟隨為我們成為貧窮的耶穌基督,他們努力肖似基督,目的不是追求苦難,而是期盼耶穌經過苦難、死亡而達到的復活生命。

因此,教宗在文告中教導我們,在四旬期中要特別努力的生活方式是「祈禱和分享、靜默與齋戒」,目的不是單純地要我們過刻苦的生活,而是以更高的密度「預嚐復活的喜樂」,也就是在現世預嚐天上的生活。

二、真實的全人關懷

教宗在文告的正文中,針對《希伯來書》第二四章10節「我們應該彼此關懷,激發愛德,勉勵行善」,加以反省,並提出簡明、重要而適時的教導:應對弟兄姊妹負責、相互成為給予對方的恩賜、一起邁向成聖之途。

整體而言,教宗重申了多年以來「四旬期愛德運動」一貫的重點,鼓勵大家發揮人溺己溺、人飢己飢的精神,以金錢物質捐助有實際需要的弟兄姊妹。然而,教宗同時更強調了超越物質的幅度,提醒大家注意一個被「遺忘已久的基督徒生活觀點」:基督徒的相互幫助不能只停在改善現世生活,而更要促成一起永恆的救援,因此,教宗特別提醒大家要真實地在友愛中相互糾正。

新約作品所呈現的初期教會團體生活清楚地顯示,基督信仰關心整個人的福祉,而絕非只重視物質層面。初期基督徒「不僅關心他們兄弟姐妹肉體上的健康,而且也關照他們心靈的健康和他們的終極目標。」然而,長久以來,基督徒所積極從事的仁愛工作,越來越偏向只關心他人肉體和物質方面的福利,對「弟兄姐妹靈性上的責任,卻幾乎完全沉默」。基督徒的友愛縮減為只是幫助物質生活匱乏的人,但是面對真正人性更高的需求,卻往往冷漠以對。

人之所以為人,物質層面卻只是最基本的;人與人之間真正的接觸更是遠遠超越物質層面的。今日許多似是而非的理論,虛假的彼此尊重,使人與人之間的疏離感越來越強,連基督徒所強調的共融生活也幾乎淪為純社交禮儀。面對弟兄們的錯謬不敢規勸,面對邪惡更不敢糾正。因此,教會內出現許多不正義的情況,大家也只能躲在背後私自耳語,甚至批評謾罵,卻沒有人願意(敢)懷著愛德規勸弟兄。

「你的兄弟在哪裡?」這個問題是直接向我們提出的。如果我們和加音一樣,丟棄我們作兄弟姊妹的責任,我們便是不可憑信的,不是真正的基督徒,甚至連一個「人」也談不上。

節省日常支出以捐助物質匱乏的窮人,是不容易的;為殘障孤苦老人推輪椅餵食,是不舒服的;到垂死之家照顧窮人中最貧窮的,更是困難的。這一切基督徒的愛德行動都配受稱揚讚美。但是,懷著愛心說明基督徒生活的價值,幫助犯錯的人走回正路,拿出時間拜訪長期被排擠的弟兄姊妹,帶領自閉宅男(女)到花園散步,享受陽光蟲鳴鳥叫,我們便有可能賺得一個弟兄,現在就和他一起「預嚐復活喜樂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