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2022年教宗方濟各頒布四旬期文告的主題為:「我們行善不要厭倦;如果不鬆懈,到了適當的時節,必可收穫。所以,我們一有機會,就應向眾人行善。」(迦六9-10)。我們以「行善不要厭倦!應向眾人行善!」作為我們今年四旬期愛德運動的主題。
教宗今年的四旬期特別以善行為主題,並指出善行與齋戒、祈禱、愛德是息息相關的,他把行善比喻成植物,種植植物前先要挖鬆土壤,齋戒就是鬆土的動作;植物生長需要水及營養,祈禱是給營養;當照顧得好植物開枝散葉,在地底下的根也會漫延開來,愛德就是給植物好的照顧。齋戒、祈禱和愛德使善行生根茁壯並漫延。惡是善的缺乏,善行可以幫助我們除去生命中的惡。文告中特別提及貪慾和數位網路上癮。貪慾使我們想要更多
且無法與人分享;數位媒體成癮,佔去了我們的時間流漣於虛幻世界,使我們脫離真實世界,無法與人接觸建立人與人的關係。四旬期要求我們悔改,改變心態,好讓我們發現生命的真與美在於給與、散播並分享良善。
行善沒有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一有機會」就應行善。行善不是為自己獲得償報,而是為眾人的利益,教宗並提醒我們要看到生命的更遠處,那看不見的,在末世所得的償報更甚於今世,因為收獲是在天上,「義人要在他們父國裡發光有如太陽」。同時,行善不是一次就好,而是要有恆心與耐心,是每天都要努力的。
好書及好影片給予我們許多教導,開擴我們的眼界、生活經驗,啟發我們的思想,所以鼓勵大家可在四旬期裡鼓勵除了守齋、祈禱、行刻苦之外,也能靜下心來挑選好書細細閱讀,欣賞好的影片,豐富自己的生命,打開自己的眼界,關心瞭解世界上的各面向,並且可以寫下心得、反省、與人分享討論。
關於今年的四旬期愛德運動,我們推介一些值得閱讀與欣賞的書籍、影片與短片,以及行動方案,簡述如下—
【書籍部分】
移民難民是現在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我們應該要正視。曾是難民的越南阮文清神父所著《漂流的旅人—聖經視角下的外方人、移民和難民》中指出2021年全球76億人口中有3.5%的人從原居地遷移,世界上每30人就有一人離開家。書中有更多現況報導以及從移民的角度看聖經,是一本值得一讀的好書。另外,《走入戰火邊界,我所見的一切:鄭雨盛,與難民相遇》是本淺顯易懂的難民營訪視報導,特別適合推薦國中生閱讀。
丁松青神父所著《從彼山到此山》是神父尋根之旅,神父的外祖父母從黎巴嫩移民美國,2014年,丁松青神父踏上企盼已久的旅程,飛越重山,回到黎巴嫩看看外祖父母的家鄉,此舉讓他瞭解聖召的根源,並扎根於為台灣的清泉服務。
教宗在文告中特別提到對數位媒體上癮的危害,相信許多人或多或少都有著數位媒體上癮的困擾,建議您可參考《你被手機偷手多少時間?》作者在書中建議的做法。
【影片部分】
《彩繪心生活》一個外表看來有殘缺的人卻擁有美好的內在,她對自己有期許,願意活出豐富的生命。對於一般人看到外表粗暴的人,她卻可以看到其內心的善良;她不侷限在自己的殘缺,而將天主給的才能發揮出來,活得有尊嚴,有自信。
人是按照天主肖象而受造,是有尊嚴的。擁有居住權、工作權都能使人有適當尊嚴。《抱歉,我們錯過了你》是探討工作權,「提供機會給就業年齡中的每一位,好使他們透過工作對家庭生活及整個社會都能有所貢獻」(2022和平日教宗文告)。另一部影片《我們的家不是我們的家》探討居住問題,居住正義是當今社會重要的議題。
【短片部分】
疫情讓我們看到人的脆弱,更需要仰望上主,信靠上主!我們是天主的助手,要有所行動,讓基督的愛與疫情共存!治癒!相關的短片有《國際明愛會秘書長向在羅馬的G20領導人呼籲》、《世界難民日》及《耶路撒冷明愛醫療團隊訪視迦薩》。《眾位弟兄》是以動畫方式簡介教宗方濟各在2020年所寫通諭《眾位弟兄-論兄弟情誼與人際友愛》。
【行動方案】
.從2018年開始我們推動四旬期徒步朝聖,並獲得支持。徒步朝聖可以是一場行走避靜,在行進中可體驗天主所造之物偉大、可偕同耶穌共行與主談心、亦可面對天主所愛的我們自己。今年我們仍計劃四旬期徒步朝聖,歡迎您的參與偕行。
.「環境是一份借用的禮物,每一世代必須留傳給下一代。」地球已破爛不堪,我們除了不再破壞之外,更要努力修補。在四旬期裡讓我們重新再檢視日常生活中是否確實做到環保,是否確實做好省水、省電,重覆使用塑膠袋或以環保袋代替,外食自備碗筷及杯子等。
.遵循教宗四旬期文告揭示的行動:對一切人行善,並花時間去愛窮人和有需要的人,愛那些被遺棄、受排斥的人,那些受歧視,被邊緣化的人。
在所推介的書籍、影片中,我們發現生命都有不容易的時候,但也總會有美好的時候,教宗要我們特別去推廣「關懷文化」,去對話、去瞭解、去接納與自己不同的人、弱勢者,在自己的能力範圍之內給予他人有形無形的支持與協助,促使彼此的生命更美好,天主是善,若我們行善就是把天主帶給人。
若聆聽、接受並且實踐天主的話,就會得到真正的喜樂並傳播天主的良善。我們要善用四旬期這段時期反省,不要像福音中的糊塗人為自己囤積財物,要改變自私的心態,能夠關懷、給予他人並分享良善。美善的天主將自己分享給人,要人們也照樣去做。不要以為自己勢單力薄無法成就什麼,不要忘了「滴水穿石」、「鐡杵也能磨成繡花針」。就算是小小的、微不足道的善,也要認真好好實行,養成行善的好習慣,一輩子受用,也成就社會正向的力量。
欲瞭解更多內容請至本網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