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北文教組 第 4期   創刊號      第 2期      第 3期      第 5期      第6期     第 7期

馬槽前的獻禮      在這裡我們互放光亮     2006年,我們在泰北茶房的故事           

山中傳奇     中華子民在泰北     台北心,Broken;泰北行,Break     請給我們機會 

我的學習態度和我的學習方法      感謝金陵女中的信     感謝薇閣小學

馬槽前的獻禮   

美國加州聖荷西:宮孟敏

        每逢年終學期結束時,此地的孩子們都興高采烈的準備如何慶祝聖誕,迎接救主降臨,或者計劃到何處渡假或旅行等…的時候,而我總是無法不想到那遠在數千里外的泰北山區貧困家庭中的兒童。他們是否正在為明年的學費而擔憂?孩子們對求學的渴望,讀書態度的認真,實在讓人感動。想到這裡,內心就不由自主地懇切向大能聖神祈求,沛降神恩,感召一些善心人士,繼續不斷地樂於幫助他們。希望孩子們不會因無錢繳學費而受失學之苦。

        這一兩年全球經濟不景氣,美國自然亦不例外。因此一直考慮今年是否要繼續為孩子們尋找認養人?幾經思慮,美國雖然景氣欠佳,但與泰北難胞相較,仍然富足有餘。區區六十美金幫助一位學童,應該不會給捐款人造成太大的經濟壓力或困擾吧!於是在聖神的鼓勵和推動下,再次展開募款行動。感謝天主,我這小信德的人,原先的擔憂全是多餘。因為聖神在背後運作,所以仍有那麼多兄姊衷心的關懷著那些遠在異國他鄉的學童,紛紛伸出援手,樂意繼續不斷地幫助他們。令我訝異的是認養人數超過去年,認養了近140名學童,其中有人認養三、五位,甚至十多位的都有。有些兄姊更特別囑咐我,明年別忘了通知他們,因為他們非常高興有這樣行愛德的機會。另有一位媽媽說,自己的孩子讀書每年要花數千美金(私立初、高中),怎麼忍心讓這些孩子為了一年數十元而輟學呢?大家都非常感謝明愛會。若不是梅冬祺神父千辛萬苦的深入山區去探訪,這些生活在窮鄉僻壤過生活的同胞,又怎能將訊息傳達出來?我們又怎會知道他們的境遇?他們又怎能得到外界的援助呢?

        讓我們懷著感恩的心,報謝上主給大家機會,更感謝天主賜我們有能力與這些最需要幫助的人,分享我們擁有的福份。我想這將是十分珍貴的獻禮,獻給馬槽中的聖嬰。

        另外還有一位佛教朋友也願以無名氏方式給予捐助,一併在此致謝。誠祈天上慈父有百倍賞報各位捐款兄姊,祝大家聖誕快樂,新年納福!感謝讚美主!

        本文由美國加州聖荷西華人天主堂刊物轉載

    宮孟敏女士(白媽媽)自1999年在台北鮑思高堂,聽金神父分享,得知泰北貧困學童對學習中文的渴望及困難後,即本著「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基督愛人精神「你們為我最小弟兄所做,就是為我做。」,開始關懷捐贈學費,從她的家人開始並推動到她僑居的聖荷西華人天主教會,主內的兄弟姐妹們都很高興響應,現有50多位參與,使明愛會認養的學童得以逐年增加,每年有近千名學童受惠,真是無限感恩!她的熱忱由主帶領永不寂寞。   

 在這裡我們互放光亮  

 領隊組 陳玠如

         珍惜所擁有,感謝上天給我的一切,因為我得到的幸福是完整的。我的本領不夠大,但我能夠關懷;我的力量不夠大,但是力量可以結合。對於我能做的,一定全力以赴,於是我參加了僑委會與明愛會合辦的泰北華文教育師資培訓服務團隊,43位老師同行,我們分組在清邁與清萊兩個偏遠山區的華人村校進行教學工作。人生能得到真正快樂的事有幾件?至少在這個七月就讓我豐收了。

 

        這是同一個故事,關於他們和我們……

 

        七月七日:

        從清邁到了邊龍,包著外套,大雨滂沱,左腳踩水,右腳踩泥,連續拜訪好幾所學校。在泰北,你可以從家家戶戶的門聯和掛畫看到中華文化的傳承,一種即使搭了飛機出了國,卻又回到了另一個家的感受。他們用的是中華民國的年號,讀的是台灣的教科書,知道的是台灣老師遠道而來傳遞的知識。在我所到的泰北,幼稚班是從5歲開始上的,孩子都很有禮貌,且非常尊師重道,即使是那麼小的孩子,見到你的到來,都會雙手合十向你問好。我隨著領隊組張正瑤老師到訪許多村落,在地的學校教師有許多是從緬甸來的,因為政治因素使得生活顛沛流離,他們說:緬甸與泰北的生活同樣困苦,但來到泰北總覺得還有一絲希望;泰北的學生白天在泰文學校四點放學後,傍晚五點又接續中文學校的課程,中文學校就像補習班一樣。我問:那這樣不是很累嗎?他們回答:習慣就好!我想,泰國的學生與台灣學生都同樣辛苦吧!但是在台灣,我們的學習資源豐富,書店、圖書館、網路,只要有心,處處都有學習的機會;在泰北,書籍並不容易獲得,有心向上,也許還是需要機緣,或是貴人的幫助才行。

         七月十四日: 

        這週,我在當地天主教辦的一所學生中心,幫一群阿卡族的小朋友上中文課,我很喜歡這裡,主要還是因為這些孩子,下午放學後就回到了學生中心,在台灣的少數民族有政府及企業界大力支持,但是泰北的少數民族仍是弱勢、生活相當辛苦,因為他們的家都在偏遠山區,所以大部份的孩子都寄宿在這裡,學生中心與外面的路隔著一條河,他們靠著一座吊橋與外交通

        這裡的教室硬體設備並不完善,若是沒有下雨,教室悶熱無比,我站在黑板前,整個人汗如雨下,年紀比較小的孩子更是按捺不住,無法好好專心上課,而且他們的黑板是用木板或水泥牆漆成,反光問題嚴重,字寫在右邊時,左邊位置的孩子就看不到,每次要寫黑板的時候,我總是為粉筆所苦,因為粉筆每一根都好小好小,寫到無法再捏,整理教室的小朋友才會換新的粉筆出來,在這裡學習到物盡其用,是我從小到大都難得體驗的生活方式。

        教育是來愛孩子的,也是一種良心事業,我抱有這份愛的關懷,希望他們都能讀好書,充實自己,改善家鄉生活。在這裡教育孩子,雖然不是一種賺錢的事業,但是在生命中卻有很大意義。你想像不到,從幼稚園到六年級的孩子都能合力自理自己的生活起居,他們會煮飯、種菜、洗衣服、打掃,難得的是他們都很有禮貌、守規矩、分工合作寢室整理得很乾淨沒有多餘的物品,我想是環境給予他們如此獨立的個性。我跟他們在一起吃了幾餐,餐餐都是他們自己種植的米、飼養的雞和豬各式各樣的蔬菜、瓜類、水果、花草。你只要輕輕優雅地呼吸,就會嗅到、看到一朵一朵艷麗的花,開在他們用心栽植的花圃上。在這裡的孩子,他們的一舉一動,像極了隨意的輕筆素描,筆觸很輕很柔,像生活在伊甸園一樣美好。要離開他們的前一天,他們唱了一首歌送我,我看著他們那一雙雙眼睛真的有無限的捨不得,捨不得離開,捨不得就這樣走了,他們都寫了信給我,有的用畫畫,有的短短幾個字,這樣的感情和緣份讓人心動,好想再為他們付出些什麼,我當然會再來!

        簡樸的生活是美好的,當你習慣微弱的光後,會漸漸不怕黑暗

         七月二十九日:

        我想我們從台灣來的志工老師都會感到自己無比幸福吧!除了感嘆自己的生活環境富庶,有愛我們的家人和朋友之外,更重要的:我們還有愛人的能力,因為有了捨,我們才能獲得,不管是培訓當地老師還是為孩子上課,老師的目的都是在學生的心中種下理想,有理想就有方向,有方向即可到達。在物質生活缺乏的泰北,我重新體驗了「沒有」的狀態,降低物慾,消弭心中「別人有,我也要有的念頭」,知道自己一些習慣都是要改掉的,重新在我的心裡立下理想。這一趟走來,我知道我得到的比我付出的還要多更多!

        學生拉著我的手簇擁著我,腳掌踩在他們暖暖的土上,一切的一切都反映在我心中的美好。2006的夏天,我們相互勉勵。 

2006年,我們在泰北茶房的故事

汐止市北港國小   黃心瑜老師

        茶房在清萊省,是其中一個培訓定點。今年的三位志工教師,平時在茶房村落中的光復中學上課,授課內容有國語、數學、班級經營、藝術科目等,學員的年紀從十七、八歲到五、六十歲;晚上住宿地點安排在附近的菩提園地,這是來自台灣的真頓師父興辦的育幼院,收留了大大小小二十幾個孤兒或父母在遠地無法親自照顧的孩子。

                                                                      

美塞 一河之隔

~回不了家的人在泰北的故事~

 

    一河的寬度有多遠呢?

    切斷了祖國跟我的聯繫,阻隔了回家的路……

        每天完成了師資培訓的忙碌課程,總是迫不及待地想回到菩提園地,與天真孩子們閒聊與嬉戲成了我們忘憂良方。其中,有個黑黑小小、說話逗趣古靈精怪的小男孩,雲南的名字叫阿宏瑩,更是大家的開心果,常常把大家逗得又好笑又好氣的。

        一日,決定要到美塞旅遊。想說反正租車出去,車子多坐幾個人也沒關係,就這麼,一車子的大孩子、小孩子一同啟程前往美塞。

        美塞是個邊境城市,一條河成了自然的界線,劃分泰國與緬甸領土,是兩國貨物的集散中心,也吸引了各方人馬來這裡尋求生財之道,但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聽學校內從緬甸來的老師說,當初從美塞,藉由觀光簽證輾轉流浪到泰北從事教育工作,原本希望自己能闖出一片天空,但來到了泰北,沒想到卻成為沒有身分的人,哪兒也去不了。

        當車子抵達美塞邊境的大道時,孩子們不停地左右搜尋,突然有個人騎著機車,用雲南話對我們熱切地大喊,坐在旁邊的安安和淑萍興奮地揮手說:『那是我的爸爸!』我們驚奇地問:『那他從早上就在這邊等了嗎?』安安說:『嗯,一早就來等了。』

        這才知道,安安和淑萍的父母在美塞對岸的緬甸邊境開麵店,知道孩子們要到美塞,所以一早就越過邊界在路邊等待,深怕錯過和孩子相遇的機會。安安的父親引領著我們來到路邊的停車位,一個衣著樸素的老奶奶,眼神焦急地張望,雙手不安地來回擦拭著大腿前的衣襬,站在堆疊著如小山的包包旁,乍見到我們時,綻放出如釋重負的笑顏,孩子們在車上跳上跳下地用著雲南話大喊:『阿奶!阿奶!』個頭最小的靜瑜,在車子還沒停妥前,迫不及待地伸開雙手要人把他抱下車

        原來,渴望跟隨到美塞的孩子們,本是表兄弟妹,因為父母在緬甸忙於生計,小時候就交由奶奶照顧,後來孩子大了,希望他們受更好教育擁有更好的環境,所以拚了命把小孩送到泰北的菩提園地讀書,希望他們能夠同時學到泰語和華語;知道孩子們要到美塞,阿奶特地搭乘了五個多小時的車來到了邊界,腳邊小山似的包包,是奶奶千辛萬苦提來要給寶貝孫子們吃用的食材和物品,包含了對孩子們無限的疼愛與深情。

        用過午餐後,為了讓這群難得相逢的親人們聚聚,我們自行到邊界市集逛逛,約好時間地點,再會合歸程。轉眼間,時間已到,回到會合地點,開車的朱大哥將大包小包的東西堆疊到後面,路旁,孩子們手裡捏著糯米糰配著烤肉,吃得津津有味,好不快樂!

        東西堆好,朱大哥喊著說:「趕快上車,再不走,天黑了,路不好走。」大孩子們默默地幫忙收拾東西準備上車,一言不發。而原本最調皮搗蛋的阿宏瑩突然哇哇大哭,抱著阿奶含含糊糊地說著聽不懂的雲南話,阿奶故作輕鬆狀說:『哭什麼!回去要好好讀書,不可以調皮!』把頭別向一邊,抿著嘴。

        淚水不止的阿宏瑩,此時突然跪下,將頭靠地雙手掌心朝上,向阿奶行個莊重的大禮,然後不敢向後望地跑到車上,阿奶倔強的淚水也潰堤了。

        車子開始緩緩地駛向歸途,只是它的終點不是孩子們的故鄉,而阿奶的身影也越來越小越來越小…….

        途中,才三歲多的靜瑜張著大大的眼睛,仰起頭湊近,用著不解的童音問:『哥哥,你討厭誰?為什麼要哭呢?』哭紅臉的阿宏瑩什麼話都沒說,銜著淚,伸出小小黑黑的手,輕柔地撥開靜瑜被風吹亂的髮絲,讓眼中湧冒的淚水在迎面的強風中蒸發飛翔……

        阿宏瑩淚眼盈眶的不捨,觸動了記憶的盒子,一群熟悉相識的面孔浮上了心湖-『那群沒有身分回不了家的老師們』,一次不經意的閒聊中,當中最熱情活潑的阿輝老師,渴望的眼神穿越過了我們,淡淡地說:『老師,在這兒,我是籠裡的鳥,翅膀伸展不開,沒有自由。』

        回到茶房光復中學後,那群流浪在泰北的緬甸老師,知道我們到美塞玩,迫不及待地找我們聊天。

        『老師,聽說你們到美塞去,有沒有到我們的國家(緬甸)去呢?』平時感情最內斂的崇山老師急切地問我們,彷彿想從我們的口中,聽聽久違故鄉的消息。

        『沒有耶,我們是外國人,過邊境的費用很高,所以就不去了。』我們回答。

        崇山老師的唇邊溢出了輕到不能再輕的聲音:『喔……這樣喔!!

        只是那聲『喔…….』沉沉悶悶的,就像是一顆小小的石頭默默地滾落到大河的濁流之中。

文字方塊:  

山中傳奇

 台北市和平國中退休老師  郭燕姬

        網路上有個笑話說:「一位老師上課時,無奈的對後面同學說:『你們玩牌聲音太大會使前面聊天的同學更大聲,因此吵到中間打瞌睡的同學不能安靜睡覺』這個笑話雖然誇張。但是我相信有許多老師必能體會其中艱苦。當你面對沒有學習意願的學生,教學的壓力可以想見。

        在泰北地區可不一樣,那邊交通不便沒有工廠,只有靠山吃山,工作機會很少,限於沒有身份,不能自由進出,為了謀生,只有好好念書;如果懂中文,不但工作機會增加,職位與酬勞更是高人一等,於是華人村落的中國人,無論如何都希望下一代學會中文,中文學校也就是在萬難的情況下勉強成立。

        當我上幼稚班的小朋友唱遊課時,看到五歲左右的小娃。在昏暗的燈光下,用心地抄寫著斑駁黑板上的國字,我心中的感動是---我要盡力地教他們。

        這次我去的是泰緬交界的新寨村,高低不平的小丘陵,覆蓋著紅土與勁石。除了一些荔枝、龍眼、火龍果之外,似乎到處都種芋頭。早晚看見荷著鋤頭的工人,他們談笑走過,想必是有工可做而感到安心。雖然每天只拿到八十塊泰銖,總比挨家挨戶去詢問是否有工可做還好。有一天,我們到校長家的芋頭園參觀,校長在五六個嘻笑的工人當中指出一位告訴我們說:「他是我們的『笑長』(他很會說笑話)他說等他找不到工作時,就換他做校長(校長是不支薪的)。」看他靦腆的笑容中,似乎充滿著希望,也許是認命,也許是苦中作樂,其實他妻子去年病逝,留下五歲和七歲的孩子要扶養,好在長期有工作,雖然從頭到腳全是汗水和污泥,但至少得以溫飽,這大概是笑得出來的緣故吧!

        在泰北與所有華人接觸時,可以明顯地感受到他們的純樸有禮,我們只是一個先進國家中沒有什麼地位的老師,但在那邊卻頗受禮遇。例如你站著或與人交談,前面有人要經過,他必是低頭彎腰輕身而過,這在許多進步國家中見不到的,有些村民也會不時的送水果,玉米粑粑或青菜給我們。有一天早上上課時,來了一位帥帥的中年華人,他騎著摩托車直抵教室門口,「我剛做好的發糕請大家吃。」原來他是一位受訓老師的哥哥,巧的是那天正是一位志工老師的生日,真是喜出望外。又有一次送果凍來,我正在教舞蹈,他說:『我以前是跳芭蕾舞的,後來因腳受傷後才做廚師,平時我比較習慣用英文交談…..』沒想到在這麼落後的村莊,竟有如此人才。他妹妹長的清秀又能幹,竟能捨棄繁華的都市生活,嫁作村婦,由於當地師資缺乏,而英文純熟的她也就成為新寨的英文老師(也是培訓班的學員),她以特有的腔調說:「城市生活不管人或事都很複雜,而且好累。這邊青山綠水多麼清淨,老公很老實,婆婆也疼我,我好喜歡這裡。」此外,她還養了三十多頭的豬,算是相當忙碌。由於她是初任教職,所以每天都忙著找教材準備教具。吃飯時間,就看到她那五官端正的先生,背著娃娃,穿著破舊的衣褲,騎著摩托車來接她,問她「家裡飯菜呢?」「哥哥做好了。」「?」﹝作媳婦的那敢讓婆婆做飯!實在忙不過來,只好請哥哥來幫忙。﹞這可是未曾聽聞!這種倫理傳統,可愛吧!

        我們三個志工老師在新寨村所教的課程有電腦、數學、美勞、國語文、正音、音樂、舞蹈 。以前培訓班偏重與中文水準的提升,由於社會多元化的呈現,因此已經不限於中文,例如有節慶需要有一些舞蹈演出 (尤其是中國式的傳統舞蹈),他們迫切渴望學習。基於幾次的經驗和接觸,這次我準備五支中國舞蹈給不同學校的老師和學生,沒想到我這個超齡志工老師被參訓老師笑說:「老奶奶!您真行。」而且每次教舞蹈總會引來過路的村民圍觀,我自覺有如跑江湖買膏藥的人。為了不要讓人有這種想法,我必須把我的本行---國文教好。

        有些學員已參加過六次以上的培訓課程,但就是沒上過古文。於是我安心地把握原先準備好的論語孟子等等基本文化教材加上座右銘及治家格言,作為教學內容。想不到反應非常好,都認為是為人處事的金玉良言。古云:「禮失求諸野」,但願這地區域能少受一些現代文明的污染。

        想想,現今電腦資訊的氾濫,及電視、手機的依賴,加上看完即丟的報紙,無一不是強調觀眾要有(知的權利)。不管是批評或對的見解,都被認為不受歡迎的說教。如今有幾個孩子肯「黎明即起,灑掃庭院」?更別說是,﹝既昏便息﹞。人類道德的動向真不知會變成什麼樣 !

中華子民在泰北

 台北縣光興小學  鄭美玲老師

        時隔一年,再踏入清萊滿堂村,村民依舊熱情。但景觀略為增加…..為慶祝泰皇蒲美蓬登基一甲子,村內多了一座中國式涼亭,就矗立在交通要道上,六角檐上掛著大紅燈籠,行人往來莫不頻視。是否昭示著我們是中華子民?

        此地就學的兒童十分忙碌的:為了未來的日子必須融合於當地人文環境,因此就讀泰文學校是必然的;又要顧及祖國文化的傳遞,就讀中文課程是不可缺少的。小小年紀的孩子在天色濛濛亮時,就要趕車上泰文課程;夕陽西下後,匆忙用過晚餐,再趕赴中文學校學習;放學時刻已是晚上九點半,週末仍要上半天課。

        反觀,富裕的台灣孩子求學精神略遜一籌。此間的古老教室、低矮的木板校舍、板凳桌椅,應是五十年代台灣校舍的縮影,目前雖已增建,基於經費仍未能全部翻新。再看看室內,教師們正努力傳道、授業。咦!「犬」家好!哦!原來是斑駁的黑板抗議了。剝落的畫面擋不住時間的流逝,不時的製造「笑」果。

        二OO五年的泰北之行令我訝異傳聞中的泰國難民村是這樣的生活。我生也晚,不知四、五十年代的台灣鄉間的景象。
OO六年的今天再度蒞臨,滿堂週遭環境變化不大,只是不知道這些景象要持續到哪一年?

台北心,Broken;泰北行,Break

台北市景美女中  游雲霞老師                                                                         熱水塘組志工教師與一新中學王董事長合影

        清晨第一節上課鐘響前,沈慶燕老師常常會挨近有點羞怯的我身邊,用溫暖的手塞一顆糖給我後,就翩然帶著微笑專心去上課。第一次收到糖時,傻愣了一下,那個感覺很遙遠卻又熟悉,啊!是了,甜中帶酸的童年滋味,好久沒有這樣被疼惜,從什麼時候開始?早就習慣人與人之間省去這些非陳述性的交流,在凡事只剩下速度的繁忙都市中。

        於是,雖然有著電力、自來水、網路虛擬的便捷與摩登,卻任由自己不斷地被簡化,在收到糖的第一時間,先是無動於衷的愣,再來是不之如何應對的驚慌失措,這樣的自己非常不可愛。(都什麼年紀了還想用可愛?那只好說自己是非常穩重而成熟吧!………冷汗直冒)我來自台北,有著光鮮的衣著,靈巧的電腦操作技巧,以及穿梭於空洞而支離破碎的靈魂之間的熟練,沒有磨肩擦踵的擁擠,但也沒有因此而變得更為豐富。

        在生命教育的課堂裡,空間中隱約會出現兩個亮點,那是戴炳強老師25歲的年輕瞳孔,我體會到的是深邃的學習力與健康而旺盛的企圖心。如果眼睛是生命的天線,那兩個光點就是最佳的雷達,它輕而易舉地為戴老師定位出穩重而優雅的生命座標,未來的輪廓明顯又清晰。而我,正掙扎於四十歲將屆的一片模糊之中。

        大家都說來泰北是義務服務,有著偉大的使命感。回到台北之後,我的身心卻一度處於真空狀態,必須重新安裝,可是運轉起來似乎還不怎麼順利。習慣了「莎哇低卡」的問候,卻不見那一方遼闊,台北的天空仍舊被無止境的高建築給切割著,喧囂依舊穿流不息,時間幻化成各種無所不在的催促,空間裡瀰漫著一股擋不住的不安與飄浮………….如果您此刻問我:去泰北做什麼?我會說去那裡學習微笑,去那裡學夸父的腳步追隨光與影的感動,去那裡學如何在低緯度創造出中海拔的清涼,去那裡……

        人往往因為缺陷而顯得線條分明、鮮活可愛,又因為了解才體味得出生命的趣味盎然。人生如果有中場休息,那這一個月就是我的Break time,每一彎轉折處,都該自有風景,不是嗎?也許。

請給我們機會

大谷地學員:侯緯澔老師

        在台灣彰化出生的我,曾當了十幾年的職業軍人。

        光陰荏苒,在華興中學任教已進入第三個年頭,也是第三度接受來自台灣僑委會、明愛會志工老師們的文化薰陶。

        在大谷地近千個的日子裡,幾乎每天往返家與學校之間,看著學生們不吝惜的虛擲青春歲月,總覺得自己該做點什麼,才能讓自己有天要斷氣時,對自己所扮演的這個角色有個交代,能夠光榮嚥氣,於是開始學習做一個『老師』。

        有一部分的學生,在身分不合法或親人無法妥善照顧,甚至在不良的示範下,變得有些自暴自棄,在課堂上對老師的說教,就如風吹疏竹、燕渡寒潭般的不留痕跡。而在另一些學生的眼裡,卻又可以看到年輕炙熱的生命,對未來的憧憬、對知識的渴望,對外在環境的不服氣,這時自己又得拼命的將自己所有庫存的知識學問,掏空抹淨的教給學生!但問題來了,在教學的過程中,除了恆心和耐性可以自行修煉外,『老師』所應有的專業知識卻無法摸索取得,不能照本宣科,不能敷衍了事,又怕自己的一知半解貽誤了學生,我相信老師的一句話可以影響學生的一輩子,所以我個人非常期待年度的明愛會師資培訓,原因很簡單,因為來的全是武林高手,教的全是精華妙招。上完師資培訓,就像段譽忽然又多領略了一路六脈神通,功力大增自不在話下,而且我相信許多老師跟我有同樣的感覺。

        在時代的巨輪裡,這裡的老師眞的只是一個小小螺絲釘,扮演著看不到頭臉的檢場演員。在歐洲古老的故事裡,有一個「一根馬蹄釘,滅亡一個國家」的故事﹕有一個騎士的馬,四個馬蹄中的一個馬蹄鐵釘鬆脫了,鐵匠說:「讓我為您換一個吧!」

        「只不過是一個馬蹄釘嘛,我趕著出征,下次再換吧!」騎士這麼說。 

        騎士上了馬,奔向沙場,可是這時馬蹄鐵釘卻脫落了,傷了腳的馬無法抵達正確位置,騎士在沒有後援的狀況下被敵人擊殺;這支軍隊因為沒有前呼後應,而輸掉這場戰爭;這一線的防禦因為有了這個缺口而崩潰;國家因為敵人大舉揮軍直入而滅亡

        我們希望能年年充實自己不足的學識,教育好這些夾縫中的幼苗,我們沒有資格要求很多,但是我們願意在這裡,當一個不管是螺絲釘或是馬蹄釘,盡我們的本分。

      「請給我們一個進修的機會!」

我的學習態度和我的學習方法

泰北復華高中學生:李松妹

        昨天的時間誰也無法挽留,明天的時間誰也不能在今天預知,最佳方法是只有掌握每一個今天。那怎樣才能在每一個今天把書念好呢?古人說:一日之計在於晨。因為一天的開始往往會影響一整天生活的秩序,所以我們必須養成在固定時間起床的習慣,並且要規劃好一天的程式,例如早起來唸書,對我而言,早晨是最清醒,記憶力通常較好,大部份的時間我都會在早上看書。

        我是家中的老大,父母只能做一天吃一天,真是不容易唸書,在這樣的情況下,是我奮勉不懈。其實我是一個很愚昧的人,不過我一直都在努力有一句話說:不怕聰明者,只怕勤奮者。今天能升到高中,不是因為我聰明,而是因為我在努力。我讀書的原則就是上課的時間專心聽講不懂之處適時提問,或向老師或比較懂的同學請教,使之徹底瞭解,當記憶無法集中時,我會用想起父母如何辛苦的方式來提醒自己,讓自己前進,給自己一個愛的鼓勵,這種方式對我很有效。

        在安排事情上,我有一定的次序,該做的時候就認真專心的做。讀書的時候,就努力用心的讀。該放鬆的時候,就痛快的玩,玩夠之後就沖涼看書,覺得頭腦很清醒。但在每一天我都要定下一個時間做息表,早上看中文,中午看泰文,晚上九點左右或放學後,做作業或溫習功課,假日有空就看課外讀物,這是我讀書的方法和時間的安排。老師常常教我一些方法,如隨身帶著一支筆一張紙,靈感閃過腦海的那一刻,就趕緊記下。世界日報不是也說:「提起筆來你就是作家」,這是提筆的小方法。

       我相信每一位同學都會有一套自己的方法,而且一切方法都會使自己得到智慧,我認為心靈的思想是需要接受別人高尚思想洗禮的,甚至是要一輩子的,如果我們讀書是為了一張漂亮的文憑,我認為那是大錯特錯了,讀書是為了把那些對都有自己的夢想,而且那夢想一定是你的最愛、最希望、最想完成的別讓一個懶字偷走了你自己許下的願望,不然你一輩子都會找不到你的幸福,會永遠陷於黑暗的境界,也希望各位同學能在這段時間多多充實,多努力學習,為未來的前程铺下一條路,未來的路很坎坷也很遠,我祝願每一位同學能學到好的成績,過得快快樂樂。

  

清邁府龍傳村雲興小學  教師:楊枝林

敬愛的金陵女中校長及全體老師、同學們大家好:                 

        在今天我們龍傳村雲興小學能夠發展得這麼好,是因得到各位善心的幫助。

        各位贊助的恩人,給我們這最偏僻又落後的小學校,這麼多的幸福和希望,減輕了我們被認養的學生家長生活負擔,學生才得到求學的機會,如果我們沒有各位恩人的贊助和明愛會老師們的幫助,全體學生就失去了求知識的機會。

        這是天主的博愛及各位恩人、明愛會老師們的愛心,給我們無限的希望。將來在社會上能做一個好國民,也許有機會能回去中華民國自由地區台灣升學,開開眼福,能見到各式各樣的新科技增加知識。

        不知要怎樣報答和感謝,只好作家長的努力工作,作學生的努力精進,作老師的盡力而為,向各位善心的老師、和同學們多學習的知識,好好的教導學生。

        所以全村村民,學校全體師生,向金陵女中校長、全體老師、同學們說:「謝謝!!」

        敬祝   各位恩人身體健康 萬事如意。

   龍傳村雲興小學 全體師生及村民  敬奉         

                                              西元 二零零六 年 七 月 二十六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