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北文教組 第 6期   創刊號     第 2期      第 3期      第 4期      第 5期      第 7期

小小企盼與堅持     泰北茶房三年有感     回顧與感謝     豐盛的回憶      不虛此行     

開創了新的道路      情非得已      申請函      難忘的日子     感謝函    

學子分享另一個華人世界的志工經驗          

小小企盼與堅持         

張正瑤 (明愛會泰北關懷組)

在今年五月,有一位金陵女中同學的母親,來到明愛會與我見面,很喜悅的談到她女兒,每年參加學校「送愛到泰北」活動,將自己省下的零用錢認養一名泰北貧困學童,女兒的愛心和思維能關注到這寬廣的世界,幫助弱小並關心他們的需要,讓她感到非常安慰也覺得驕傲。她擔心女兒畢業後離開學校就沒有機會,特地來詢問,是不是能讓女兒將這份愛心繼續下去,~~~好美好美的一位母親的小小企盼~~~。同時自己也欣然地加入了「愛的行列」。 

很多人認為國內也有許多需要幫助的地方,而最難能可貴的是金陵女中全校師生,13年來一本初衷地關愛著那遙遠泰北華校的貧困學童,並每年邀請我們到學校與全校師生分享。當然也有許多朋友問:「你真的有這麼多事可以分享嗎?」就如隨行的大專同學說:「與張老師同行,天天都有讓我心靈感動的事,我終於了解明愛會為什麼要那麼堅持這份工作,而且做得如此深入泰北的窮鄉僻壤。」

每年一月、七月明愛會工作人員,帶著每一份關懷與愛心,走遍泰北95個大小華人村及學校。其實我們的力量很小,但來自各方善心眾人的愛是大而深厚的。

這是上主所付與的使命和眾人愛的託付促使著我們,明愛會怎能不全心以赴呢?

泰北茶房三年有感

   台中縣龍津國小  曾嘉媚老師 

        從2005年開始,連續三年暑假,我都參加明愛會赴泰北的師資培訓工作,每次我都被指派到清萊省的茶房地區。

        與當地老師接觸,除了感受到他們的親切與淳樸,也從許多人身上聽到看到他們離鄉背井的鄉愁,或沒有身份的無奈,但這些挫折,卻無損於他們追求知識與改變目前困境的熱情,就像高山上出現的花朵,總會讓人驚艷於他的美麗與韌性。

記得在第一年,彬彬老師剛從緬甸過來。因為泰北的中文學校極缺乏老師,所以校長只能想盡辦法,到緬甸去找一些需要工作,又敢離鄉背景的年輕人,來擔任小學部的老師。

        彬彬老師就是這樣滿懷闖天下的憧憬,來到泰北擔任中文小學高年級的導師,但在短短的幾個月中,教學工作上就吃盡了苦頭,他提著教鞭,既無奈又氣急敗壞的告訴我:「這兒的孩子真的很調皮,怎麼罵也不聽,有時還會頂嘴,只有棍子拿出來時才會安靜一下,但你一轉身,他們又搗蛋了。曾老師,你們台灣的孩子一定比較乖,在這邊當老師我好失望!」

        聽完他的投訴,我們實地去看了一下教學現場,一間教室滿滿擠進了五、六十個孩子,而且年紀大小不ㄧ,不但光線昏暗,隔音也差,站在走廊上,四面八方鬧哄哄的嬉鬧聲、齊讀課文的聲音、教鞭聲……全都聲聲入耳。

        尤其知道他們全部的教具,也不過就是粉筆一根、課本ㄧ本,覺得真是難為他們了。

於是懷著一顆忐忑的心,和工作夥伴們先深入了解他們的困境與需求,試著安排適合當地的教材教法與科目類別。雖然一直盡力去做,但這期間,心中其實一直都在反思:這樣做到底有沒有幫助?

感謝參訓的老師們在結業式上,都曾給予我們很正面的回饋也激勵了我們。最幸運的是,今年,彬彬老師能以他面對孩子的言行為例, 在班級經營的堂課中,用很愉快的心情與大家分享說:「我們班的孩子,現在都能了解我是愛他們的,所以如果做錯事,我糾正他們,他們都能接受。但我會私底下叫他們過來,告訴他們哪裡錯了,不會公開羞辱他們。上課時間,我只要用眼神,他們就能靜下來專心聽我說話了。」

我完全沒料到他會有如此大的轉變,於是找了一個時間去看他的班級,那時正是全校製作母親節海報的時間,他們班七、八個人成一小群,有的專心剪花邊、有的和小組討論著事情,並不是井然有序鴉雀無聲,但每一個孩子都能專心做著手上的事,而這位彬彬老師則笑瞇瞇的穿梭班級之間,不時解答孩子們提出的問題。

此時的我了解,他的教學態度與技巧,早已突破了這個環境對他的限制,且還為下一代的孩子帶來最佳的榜樣。他,就像高山上的花朵,擁有令人讚嘆的生命力。

我真的是一個很有福氣的老師,能看到學生做得比自己更好。

回顧與感謝     

茶房組學員  張俊彬      

        「噹!噹!」期待的鈴聲,終於響起,興奮的我,拿著一本點名簿正朝向教室走去,剛走到一半就隱隱約約聽到班上同學朗朗的讀經聲,聽起來是那麼的整齊,如此的幽雅動聽。當我走近教室,同學的詩經朗讀也剛好結束,此時,班長信心十足的喊了一聲:「起立」,此時此刻看在眼裡的我,真是感到萬分的自豪與驕傲。萬萬意料不到,以前調皮搗蛋、頑劣不堪的同學,竟然在我潛移默化的教導下變得文質彬彬、努力積極,負責任的好孩子,我覺得好有成就感哦! 

        回憶三年前,剛到茶房村光復中學任教的我,因社會和教學經驗的不足,在經營班級上遇到了極大的挫折,每次上課,班上的秩序都是亂烘烘的,不管你在上面怎麼喊,他們都不甩你,有時,甚至喊到喉嚨沙啞,他們也不會有絲毫的同情心而安靜下來。談到學習,更是遭透了,有部分的同學,上課不認真聽講,因此當時的我真是拿他們無可奈何,於是,我就開始用武力,以教鞭來解決班上一切大小事務。剛開始稍有些好轉,但過一陣子,這樣的處理方法,逐漸的也就不失靈了。仍然有少部分的同學把班上搞得雞犬不寧,同時,我也覺得好有壓力感,每一次上課進教室猶如進戰場,同學們也都以恐懼仇恨的神情注視著我。這時,我開始慌了,因為這不是我想要的,因為我愛他們,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他們著想,但我不知道如何才能表達出我對他們的愛!怎樣才能使他們對讀書感興趣。 

        幸好,皇天不負苦心人。在一次的校務會議上,校長說:「明愛會的志工老師要來給我們華校老師培訓,他們除了要教大家如何教學和使用教具之外,也會教你們如何把班級經營好,所以希望老師們要踴躍參加。」聽了這番話之後,我真的好激動、好期待,我認為這是一個良好的機會,因此,我絕不會錯過這大好良機的。就這樣持續培訓了三年,在這三年當中,真是收穫不少哇﹗ 

        回憶這三次的學習過程中,我發覺台灣的志工老師們,教課時都面帶笑容,以輕鬆愉快的心情,而且很有耐心的給我們講解如何教學的方法。有時大家會犯一點小錯誤,但老師從不會因我們做錯了事就破口大罵或當眾羞辱,而是以委婉的口氣或讚美的話語來教導和鼓勵我們。 

        在班級經營課上,老師們也很有耐性的、細心地告訴我們一些技巧和處理事情的方法。此外,數學和國語老師,為了提升我們國語文和在教數學上能得心應手,他們不辭辛勞、絞盡腦汁、製造各種不同的教具,讓我們練習使用之外,而且還找一些文章資料,供我們閱讀,然後再寫出讀後心得和感想。如此還不夠,為了讓我們僑教的老師們,更深入的瞭解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淵源流長,還加了幾節的詩詞課進來。此外,善解人意的直笛老師,他告訴我們說:「開啟人類智慧得三把鑰匙分別是文字、數學、音樂。當你們憂愁或煩悶時,可以拿出來吹一吹,可以幫助你們抒發心中的不愉快。」老師們是那麼的用心良苦,無怨言的為我們付出,我們看在眼裡極為感動。 

        總而言之,在三次的培訓中,我所得到的收穫並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表達的。今天我能有此成就,把班級經營的有條不紊,這都要感謝中華民國政府、僑務委員會、明愛會及社會善心人士的支援和救助,給了我們這麼多優秀的老師,我們由衷的感激您們,在此,我想對各位承諾說:「請您們放心,我會盡我所能把學生教好,把中華文化傳承和發揚光大,使海外的莘莘學子都成為頂天立地的人,將來可為國家、人類做出貢獻。

  豐盛的回憶

台北縣永和國小  張惠珠老師

        滿星疊如此詩情畫意的名字,孕育一群辛勤自得的人們,而我們就在命運的安排下相遇。這樣的物質條件樣樣比不上繁華的城市,最主要的商店街三分鐘就能逛完,但他們卻擁有都市人終其一生追求不得的單純與幽靜,我們慶幸在此時節體會值得收藏一輩子的回憶。尤其當學員老師下課時仍不見疲憊地追問,或是從台下一雙雙清澄的眼神中看見知識的閃動,我想再多的辛苦與不便都是值得的。 

    泰北的孩子有在都市中難得一見的生命力與感動。課室間、道路旁、田野中、清溪河畔處處聽聞他們笑語,何處不樂。一個個小石子在他們手中跳躍,彷彿一出生即知如何在此獲得最便宜,最單純的快樂。一塊糖、一枝鉛筆或一個團康遊戲就能逗得開懷大笑,看他們將小禮物握在手中、放在最安全處、輕輕撫摸,唯恐一個不小心就不見了,看到此景,團員不忍與感動溢於言表……,這趟來對了。 

2007年的7月我們在泰北滿星疊有一場豐盛無價的回憶。

不虛此行

花蓮縣明恥國小 梁衍忠老師

    此趟泰北志工行是生平第一次,很期待卻又很擔憂,期待的是能到異域與一群同為中國人共同生活的體驗;擔憂的是我的專業夠不夠,能幫助他們多少?我想這一趟旅程不是輕鬆悠閒的觀光行程,而是一項充滿自我挑戰的任務。 

    和大家見面後生活上已沒有太多的憂心,取而代之的是教學工作進行和統整,必須就地取材完全擺脫台灣的方式和習慣,重新融入當地的生活中,去發揮自己的想像和專業,三個星期下來,所看到是認真學習的華文教師;敬業熱誠的工作伙伴,以及天真無邪可愛的學童,每每看到大家熱情認真的眼神就督促著自己不能鬆懈的心,盡全力做好自己該做的工作,本著相互學習,彼此勉勵的心,一起成長分享與學習。 

    這段日子以來,深刻體會到這裡師生不需要我們同情和可憐,而是需要我們的支援,補充教師自我成長的書籍,充實教學的教具與設備;需要我們支援學生充分的閱讀書籍的資料,培養師生共同從閱讀中自我成長。 

    課程即將結束,沒有一點感傷的情緒,反倒是多了許多的期待,期待這裡的教師有朝一日都能獨當一面,期待這裡的學生有朝一日成為華人之光,感謝這段期間一起奮鬥的伙伴,也感念僑委會、明愛會提供我這次的機會,如果還有機會,我願意再來貢獻所學 

開創了新的道路

滿星疊組康復小學學員 魏佳輝       

        現在,我在泰北康泰村康復小學任教,但由於離開學校時間長,對教育工作有點陌生,也沒有經過教育學這方面的學習,突然進來學校任教,真是一件很困難的事。 

        在教學過程中,只是回顧過去老師對我的教育方法來進行教學,時間長了,完全回顧不過來,教學經驗也不足。我很高興,這次我終於能有機會參加僑委會及明愛會所舉辦的九十六年度教師培訓課程,並給予我教學上的幫助,更感謝台灣志工老師耐心的輔導,你們的關懷與幫助,對我而言,真是「雪中送炭」。在此,我也代表我校的全體師生向您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參加這次的教師培訓活動,不僅讓我增加了不少知識,還讓我對教育工作更加深了認識,對教學方法更進一步的瞭解。也讓我懂得了「為人師表、以身作則」的道理,最重要的是它為我的人生又開創了新的道路。 

        這次的教師培訓活動,真的給了我很大的幫助,我會儘自己的一切的努力,把這段期間所學到的教學方法,用在實際工作中,以報答您們的恩情。最後,對您們給與的支持和幫助,再次表示衷心的感謝!但願年年有機會參加,我也深深的期盼明年的教師培訓活動早日到來,讓我更加的充實。

情非得已

回馬村恩泉小學學員  傅朝敏        

  我是回馬村恩泉小學教師,今年二十五歲,在滿星疊大同中學畢業後,被聘請為恩泉小學老師,時光如流水,一教就是四年,也漸漸地習慣了荒僻山區校園的生活,更熱愛上做個小小學校的教育工作者,這在我的志向中曾經夢想過,如今我終於實現了。 

  我在教學的四年當中,這次是我第一次參加培訓,在我內心裡,培訓是我最想收到的一份知識,他不但增加了我的智慧,更充實了我一切的思想,也瞭解了我教學上所有的差別與錯誤。給了我一個正確的教學方法,讓我知道怎樣去面對這份教學的重責大任,除了教學指導之外,還有培訓之間的歡樂與老師和同學之間的情感氣味。 

  在培訓這一段短之又短的時間,有幾位來自台灣的愛心老師,從老遠的地方把帶來物資及教具和滿腹的教學經驗奉獻給我們,他們是那麼的辛苦、那麼充滿著愛心和熱忱來到了泰北。各位愛心教師來此的目的,主要是傳承中華文化,再把中華文化在泰北發光發大,讓泰北的莘莘學子可以深深的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對於我個人來說:「培訓是十分的重要,因為培訓的過程中,就好像回到我從前在學校求學時的情景,他是我一生中最幸福、最開心的時刻。」就算這次培訓的來回都需要走上三十分鐘的路程才能坐上車到達研習的地點學習,可是我一點也覺得苦也不覺得累,反而感到愉快。因為這是我第一次參加培訓我不能錯過這一次的學習,所以我必須好好把握,絕不能放棄這次大好機會,因為我不知道,下次還會不會有這樣好的機會參加培訓了。 

  在那之前因家中經濟生活不許可,另一方面還是要負擔家人的生計,想盡辦法找錢供三個弟妹讀書,其中還包括自己的孩子,更重要的是要照顧那年邁的老父親,他已七十二歲高齡,無生活能力,還有一位可敬的老母親,兩人身上都各自有疾病纏身,家裡的主要生活經濟來源都只能靠我這個老大一個月兩千五百元的薪資來維持家計,真的是不夠過生活。 

        我現在有了身份證,所以我必須到社會上打工賺錢,為了家庭的生活,真的非去不可,而我也不得不放下我熱愛的教職工作,但若有機會我還是要選擇我最愛的教學工作。

申請函

尊敬的張老師:您好!

  見信平安!

感謝天主教台灣明愛文教基金會,多年來給回馬村恩泉小學的教師薪資補助,才能使本校有今日的面貌,我謹代表回馬村全體村民,致表崇高謝忱!我們會惜福感恩!謝謝您! 

       另向張老師報告:敝校有一位郭同學,16歲今年小學畢業,家庭十分困苦,長兄身體殘疾,一家10口人,僅靠父母耕種山穀、玉米維生,懇求貴會贊助該生到他校就讀初中的伙食費和住宿費(每學期5000) 

        該生如初中畢業,願意回到回馬村恩泉小學校服務。 

祝:工作順利   全家平安!

    回馬村恩泉小學校長  楊奮學 敬上    20071029

難忘的日子

美斯樂村興華中學:馬明星主任

我出生於緬甸戰亂年代,烽煙處處,當我年約十歲時,父親帶領全家大小逃難到泰北,在美斯樂定居下來。我們一家兄弟姊妹一共八人。食指浩繁。父親趕馬種地,母親種些蔬菜,艱辛維持家計,微薄的收入僅夠糊口,雖然家徒四壁生活清苦,一家人能平安聚在一起已是萬幸,其他生活條件已微不足道。上國一那年,身為長子的我,為了分擔家計毅然輟學跟隨父親,從事趕馬馱運、砍柴燒炭的工作,從此離開純樸校園投入現實社會。

      民國73年,村裡一名少年在家做飯時,不慎引發火災,由於全村房屋都以茅草竹籬搭建,火勢迅速蔓延,不到一小時村子已被燒燬一半,百多戶人家所有家當付諸一炬,原本就已極為貧困的家庭,經此一劫不啻為雪上加霜,悽慘無比。看到溫暖的家瞬間化為烏有,悲傷已無濟於事,老爸鼓起勇氣厚著老臉向親友求助,幸得執友(中喜叔叔及維精叔叔)伸出援手給予借貸,再加上獲得救濟災款2600銖,勉強搭建了簡易住屋。雖然解決了住的問題,然而全家大小民生問題又將如何籌措呢?那時候泰國政府正開闢邊防公路,各村寨已陸續使用汽車取代了騾馬,依靠騾馬馱運的行業,漸遭淘汰。

   經過數次「家庭會議」,決定讓我到曼谷打工,另謀出路。然而重重困難,不知該如何解決,首先沒有身分證,從山上到都市一路上幾十道路檢關卡檢查站,即使闖過關卡,在大都會裡沒有合法身分證勢必很難找到工作,就算有了工作,也有隨時被抓到的危機。再來該如何籌措足夠的旅費,也是一大難題,最令我憂心的是;語言不通,不懂泰文要如何在曼谷生活?一大堆的難題困擾著我,也困擾全家大小。父親再次拉下老臉東湊西借弄了一筆路費,決定讓我冒險一試。

   懷著坎忐忑不安的心情,帶著全家人的祝福和希望,我終於踏上未知的旅途,十幾個小時的車程間,一路上提心吊膽如坐針氈,內心裡一值默默祈禱,感謝主讓我平安抵達曼谷。初抵繁華擁擠的大都市,車水馬龍、高樓大廈,自覺格格不入,真不該如何融入這個社會,想起家人殷切期望的眼神,我只有咬緊牙強迫自己儘快適應新生活。

  經由同鄉陽嘉運介紹,在一個小家庭工廠裡得到第一份工作,每天的工作12小時,工作吃重而工資卻少得可憐(每天10) ,僅勉強支應基本生活費,每天下班後都已疲憊不堪,住在沒有窗戶沒電扇的小房間裡,蚊蟲飛舞、悶熱難耐,無法入眠,好幾次打起回家的念頭,可是一想到離家前的那一幕,只有一再忍耐下來。

        三個月後在一家馬達工廠找到了新工作,居所有了改善,工資也多了一倍,自此重拾信心更加賣力工作。

   民國74年,華人投資的「幸福紡織染廠」開廠招收見習職員,我滿懷信心前往應徵,到了現場才發現所有基本證件(身分證、戶口字、中、泰文畢業證書等)我都沒有,看到大排長龍的應徵者,我雖不抱希望,卻也不放棄任何機會,排在行列中。終於面對人事主管時,我鼓起勇氣誠實的告訴他:我雖然沒任何證件、文憑,如果被錄用,一定努力工作、虛心求進。萬萬沒想到竟被破例錄取了,當時我深深體驗到;誠實的可貴也了解到現實的社會上學歷文憑重要。

        印象最深刻就在第一天上班時所被指派的工作,主管讓我帶領一批員工架設五百多台的機械,面對著龐大陌生的機器,根本不知從何下手,這涉及到電機、工學、數學等等專業技術,以我國中肄業的程度,實在是最艱鉅的挑戰,所幸當時的林副廠長多方協助、輔導,讓我邊學邊作,近一個月的不懈努力,終於完成這不可能的任務,為此也博得同仁上司的信賴,終能安心在工廠服務。整整十二年後;因工廠股東更換,在新的制度下,因無身分證,被迫請辭離職,回到故鄉--美斯樂。

        時間過得真快,轉瞬間我已步入中年,回首往事歷歷在目,這一段求職謀生的歷程,讓我體驗良多,受益匪淺。工作中除了自己努力打拼外;也獲得許多貴人相助,不但在工作上給予協助也常常指引我為人處世的原則與方向,金玉良言使我受用無窮,從一個見習員工到帶領兩百多位同仁的領班,高薪收入直接改善了家裡經濟狀況,讓弟妹們安心唸書,甚至有能力供給他們到國外升學,一切的辛苦努力終於有了代價,所謂「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只要努力,奮勇向上,我相信每個人都能成功達到目標。 

感謝函

致  財團法人台灣明愛文教基金會:

 

        您好!我是泰北僑生匡嘉蓉,現在就讀國立東華大學會計系四年級。

        非常感謝財團法人台灣明愛文教基金會的博愛與認同,給我們在台就讀學生頒發獎助學金,而我能夠多次得到這份獎助學金,感到非常的幸運也很榮幸,這是一種鼓勵與肯定,我會繼續努力不斷的自我提高學業成績。

        感恩您一直以來對每位泰北僑生的關懷與付出,讓來台求學的我們免於失學的恐慌,在您的鼓勵支持下,促使我們泰北僑生們能夠在學業上專心且無憂的學習。

   我由衷的感謝財團法人明愛文教基金會及捐助者的愛心,同時謹以最誠摯的心謝謝大家。

 在此,敬祝每位幫助我們的恩人,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匡嘉蓉    敬上2007年10月25日

 

每年3月與9月頒發貧困助學金以茲鼓勵

 

 

20054月第一次訪文藻外語學院在台學生

(中)林學務長耀堂

20079月24日與台中技術學院在台學生座談

 

學子分享另一個華人世界的志工經驗

文藻國際服務學習團泰北行心得分享會

         文藻外語學院於十月八日下午舉辦一場名為另一個「華人世界-泰北」志工經驗分享會』,由今年暑假前往泰國清邁服務的七位海外志工同學,共同分享他們的服務學習經驗,現場師生近百人參加,天主教明愛會張正瑤老師亦特別南下出席盛會。

        在心得分享會中,一開始即播放一段十八分鐘的由同學自行剪輯的泰北服務影片,傳神地點出整個服務學習的過程與精華,其中泰北小朋友認真學習的態度與依依不捨的眼神,讓大家印象深刻,之後,則由同學上台分享這次服務的心得。

  德文系學生黃綺說,這次泰北行令她印象最深刻的是,當地一所小學校只有一間教室,大小僅為台灣普通教室的一半,這間教室卻供全校四個班級使用,教室內有三面黑板,全校卻僅有一位教師授課,教師要輪流上不同的年級及課程,困苦的教學環境為台灣學子難以想像,不過,當地學生卻很好學。

  張靜瑋同學則說,泰北使她變了,以往每天都會花很多時間在網路上逛,從泰北服務回來後,現在不僅讀書的時間變長,態度也轉變了,她覺得自己要身體力行,不能教小朋友一套,自己做的又是另一套。因此,現在她再也不像以前,只有要考試時才唸書,幾乎每天都會讀三、四小時的書。

        擔任攝影張書堯同學表示,這次經驗讓他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位今年二十四歲的惠芳老師,是從緬甸逃過來的,雖然只有小學畢業,在泰北的育英中學擔任老師。他有一位二歲的小孩已經會自己打水洗澡,他們看到這一幕的時候,每個人幾乎都紅了眼眶,很難想像環境的困苦,逼使每個人都要提早成熟。還有一位難民小孩冠才,家境非常困苦,但是在難民村裡,他的成績幾乎都是第一名。他最大的心願是到台灣讀書,當他們要幫冠才拍攝影帶的時候,這個小朋友說出「我會好好加油,希望有一朝一日到台灣讀書」,書堯覺得好辛酸,因為他根本沒有身份證,可能無法出國,但是年紀小小的他,卻不放棄對求學的夢想。從泰北回來後,書堯說,他學會更加知足、感恩與惜福。

        這群前往泰北服務的同學,均為文藻『國際服務學習團』Wenzao Intemational Service and Learning Association,簡稱WISLA)的團員,該團是文藻創校四十一年來,首次組成國際服務學習的團隊。從今年三月成軍,目前共有十一位成員。這次他們到泰北,是跟著天主教台灣明愛會組織,總計四十個人一齊前往,這四十人將分成數個小組分別到泰北二十個中小學服務,而文藻七位同學主要服務為昌良村育英中學,以及孟納村暹華小學,大約服務近三百位學生。授課的班級也從幼稚班到初中三年級,授課課程則從正音、國語、英文、數學、電腦、團康、音樂、球類、生命教育、兒童故事及圖書整理等活動。目前他們更在學校招募新的成員外,未來也將持續到泰北的服務活動,明年暑假並且規劃印度「垂死之家」營服務活動。

        台灣明愛會的張正瑤老師也特別南下參加,張老師特別代表明愛會感謝文藻學生在泰北的奉獻。她說,WISLA團名取得很好,用學習來服務。同學們透過這次的服務學習,體會「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書」的道理,並且學到把握當下學習的機會,讓自己的生命更加豐富,這是最難得的,希望同學們再接再厲,讓知識因為分享而更豐富。(本文由教友生活周刊轉載)

 

2008.08.25 更新